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教育教学 > 2012年5期 > 正文
多“读”并举,体味语文情感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作者:陕西省神木县第二小学 乔正丰 2012年06月08日 13:01

我们在学习语文时,往往不拘泥于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等形式,而是让自己的心灵融入文章中,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在内心深处,一次次涌起情感的激流。体会了文章思想感情的阅读,才叫真正的“理解”。应该怎样针对学生实际,在引导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启发他们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呢?经过我几年的摸索,我采用不同的读法来让学生体味语文的情感,学生的情感、作文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具体就是将“默读、朗读、诵读”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上开拓了独特的教学方式,现和各位同行共同交流、探讨。

一、默读———语文情感的生成

这是学生对课文的第一次阅读,这一步,应该指导学生在教师预设的情境、作者情况及文章写作背景的基础上,略读文本,通过读,要求学生粗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感知课文的情感基调和情感演进层次,品味格调和主旨等。这一步的读,肯定很粗糙,得到的印象也不准确,甚至会有谬误。不要紧,学习就是不断纠错。随着深入学习,学生会改正错误认知的。教师对于感悟尚有偏差的同学不要苛责,对于争论也不要引向深入,也不要急于告诉学生标准答案或者得出超出这一阶段的结论,“不陵节而施”嘛!这一阶段,如果篇幅不长,也完全可以充满感情地范读或者齐读,以促使学生对诗文情感主旨及文学格调进行全面把握。为理解、体会语文情感打下了深厚的情感基础。

二、朗读———语文情感的体会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运用朗读能帮助读者以声解义,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并对提高读者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语文学习中,朗读理应成为课堂上悦耳、动听的乐章。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除了通过朗读形式的改变及对朗读的技巧进行训练,以提高朗读技巧外,在抓住重点词句朗读方面更能深刻地体味语文的情感。

分析文章,是理性的认识,如隔岸观火。有感情地朗读,才能使人身临其境,甚至如痴如醉。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我们可以领会课上分析不出、难以言表的感情,可以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效率。例如,我们在学习《金色的鱼钩》一课时,老班长为人可亲,操劳过度,快四十岁的人,却“背有点儿驼”,“两鬓都斑白了”。这就是为下文表现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埋下了伏笔。文中多处描写了老班长照顾我们无微不至,如“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等等。这些语句,上课时不能一一分析,但是有感情地朗读,可以让学生自己体会到这些句子中的思想感情,促进对中心内容的理解。因此,有感情地朗读是必要的,是需要反复读的,而且,是教师训练学生体会课文思想感情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径。

三、诵读———语文情感的升华

新课程实施后,由于总课时减少,语文教学进度偏紧,有的语文老师教课文偏重于分析,课内的朗读训练越来越少了。其实,大多课文是浅显的,学生完全能懂。朱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他说:“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诵读教学入手”,文章要由老师、学生反复读,“有时还得背诵”。深刻理解文章思想是诵读的先决条件,同样,学生也因朗诵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我国古代学者认为“书不可不成诵”。所谓“成诵”,就是熟练地朗读和背诵。他们主张,书(文章)必须熟读到“使其言皆若出于我之口”的程度,才能有所得。今天看来,这些主张不是没有道理的。朗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动作的过程,朗读时,通过抑扬顿挫、轻重徐疾的语调、语速变化,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更好地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每篇精读课文中的精彩片段要背诵,古典诗词自然也是在诵读的基础上才要求理解、体味、品涵。不是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吗?可见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有多么的重要。

在教学中一味地研究教材教法还是远远不够,只有教师全心全意地热爱学生,而且有必要把这种感情体现出来甚至夸张化,把这种爱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学生产生一种亲近感、信赖感。师生之间如果情同手足,既是良师又是益友,经常保持和谐融洽的气氛,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合作,这样,教学内容就会在情感的传输带上得到流通与升华。情感挖掘是语文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必要手段,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注重这一点,做好这一点,奏出语文教学的新篇章。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