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教育教学 > 2013年10期 > 正文
一课一得 得之有效——浅谈如何抓住文本的训练点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作者:江苏省如东县掘港镇教办 薛爱军 2014年01月02日 10:49

小学高年级阶段课文大多较长,因为长,所以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也很多,涵盖了字、词、句、段、篇,甚至修辞方法、写作特点、文本内涵等等。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阅读教材的引领功能,让学生“一课一得”,进而“得之有效”。所谓“一课一得”,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只取其中一个训练点,重点落实。“得之有效”指学生在一课的学习中,通过扎实地学习一个训练点,真正习得一个方法,且能有效运用。下面,笔者试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2课《理想的风筝》的教学来说明如何做到“一课一得,得之有效”。

《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细腻地刻画了一位残疾老师的形象:他工作时兢兢业业,生活中自强不息,永远乐观自信。课文字里行间浸透着刘老师在风筝中寄托的美好理想。

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该传授掌握知识的方法、习作的方法。于是,我们将本节课的教学方法确定为:借助课后第四小题,引出本课的学法——抓细节,谈感受,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我们可以紧紧围绕“找细节、说感受”这一点,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刘老师“放飞风筝”的这件往事,让学生读第六到第九小节,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再进行同桌交流和集体交流。教师重点指导了“漾”字及一些重点句子的理解,再逐步由扶到放,让学生“找细节、说感受”自学“笑谈腿疾、旋转板书”这两件事,引领孩子们在多种形式的阅读中去感受刘老师的人格魅力,感悟“理想的风筝”的深刻含义。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接着补充苏叔阳的资料,尤其是红字出现的部分:“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通过引领学生反复颂读,让学生在震憾中再次深刻感悟“理想的风筝”的深刻含义。接着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活用文中人物的精神品质,也给自己的同学送上一两句话,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们写得情深意重、含情脉脉。写完后可以让学生把这一只只“理想的风筝”送给所写的同学!这样的巧用课程资源,这样的教学过程,引领孩子们在反复阅读中去感受刘老师的人格魅力,逐步感悟“理想的风筝”的深刻含义。纵观整个教学过程,不仅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而且巧妙地实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可以说是一次很好地把课文教薄后又把课文教厚的范例,真正体现了“用教材教”的课标理念!

这一课让学生得到了什么?回顾一下教学过程,我们就会发现学生学会了抓住关键词句,披文入情,知道了如何找细节、说感受,这就是“一课一得”。让学生学会了读文章时要找细节、说感受,从而很好地抓住文本的脉搏,用心去理解体味人物的精神品质。

但学生仅仅是就这一课学到了如何找细节、说感受,能否举一反三,让学生“得之有效”,在写文章时也能抓住细节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终生学习的能力呢?我们认为:在学生交流之后,有所得之后,教师要及时地点明或进行小结,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细节。比如教师可以这样说:像课文中人物细小的动作、神态、情感的变化等就是细节。学生通过一个来回的练习以后就会明白如何抓住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了。这样就能让学生有效地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选取典型事例,抓住细节,写写你小学生活中的一位老师”了。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碰到写人的文章,遇上写人的习作,就可以有效运用这一课所学的方法去找细节、说感受,抓住人物的精神品质,更好地理解或表达文章(习作)的主旨,这就达到了“得之有效”的预设目标!

总之,“一课一得”应从语文教学的整体要求出发,依据2011版《课标》,正确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关注文本独特的地方,依据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取舍。力争做到每堂课都能通过对一至两个目标的训练使学生非常深入、透彻地掌握一两个知识点。正确处理好理解感悟和表达运用的关系,把表达运用的训练渗透到理解感悟的环节中,用理解感悟来促进表达和运用,做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融合。这样不仅让学生“学过了”,更是“学会了”,做到真正有效的“一课一得”,学生的收获自然也会聚沙成塔,不断增加。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