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教育教学 > 2014年3期 > 正文
如何让小学数学 课堂交流更有效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作者:江苏省仪征市陈集镇中心小学 赵厚华 2014年05月13日 16:59

数学交流是以数学语言(符号、文字、图式等)为载体,以听、说、读、写等方式接受和表达数学思想和情感的一种认识活动。师生对话、小组交流、同桌讨论是数学交流的主要形式。然而,当前课堂还存在着交流浮于表面,不够深入,要热闹缺乏实质的现象。经过实践,我认为要提高数学课堂交流的有效性,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良好的习惯,提高数学交流的参与度

养成良好的倾听和表达习惯,能提高课堂交流的参与度,保证课堂交流的正常进行。

1.倾听的习惯。只有倾听,才有交流。有效的倾听能帮助学生博采众长,触类旁通,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有必要循序渐进的分步培养倾听习惯。第一步听后重述。当一个同学在发言的时候,其他学生势必竖着耳朵认真听,才能正确地重述同学的发言。教师可以用“你听明白她的意思了吗?你能再说一遍吗?”“刚才他的回答很完整,谁能像他一样再来说一说?”来引导学生。第二步听后转述。这种形式经常用在同桌交流的时候,要求听后转述,目的是希望同桌间在交流的时候,双方能认真倾听对方在说什么。第三步听后评议。这是在全班学生已有一定倾听习惯之后提出的要求,当学生发言后,不经过老师的评议,而直接请其他同学对对方的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支持、可以反对,也可以建议。

2.表达的习惯。表达包括说话或者写,能将自己的想法简单地表述出来,并要求尽量完整。第一,先独立思考后发言。在数学课堂里,经常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没有深入思考就参与交流,所以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有了想法后可以先说给自己听,也可以找同伴交流,然后问自己和同伴是否能听懂,可有合理化的建议。第二,借助肢体语言强化口语效果。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面部表情、身体动作来克服口语的乏力,增强表达的效果。

二、精选问题与形式,提高交流的深度

1.精选合适交流的问题。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内容,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分数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了“拿铅笔”的活动情境,让两位学生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全部铅笔的1/3,结果一位学生拿出3支、一位学生拿出4支,引出了“为什么两人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3,但拿出的铅笔却不一样多?”的问题。这样充满着认知冲突和思维挑战的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参与交流的热情,使学生在交流中深化了对分数的理解。

2.选用合理的交流形式。合理的交流形式是提高数学交流参与度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合适的交流形式,恰当运用同桌交流、四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自由交流、自由选择伙伴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交流的参与度。

三、合理引导,提高交流的效率

数学交流的有效进行,离不开教师的合理引导,教师要发挥好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作用,促使数学交流更有效。

1.合理引导。当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想法、观点偏离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在保护学生参与交流积极性的前提下,把学生的交流引导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上来。教师可以采用重复与确认的策略对交流的方向进行调控;当交流中出现不同的观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梳理、辨析、讨论,甚至可以想办法引发学生的争论;当交流的观点渐趋一致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交流中的成果提升到一般规律的层面。教师在数学交流中的作用是帮助,而不是代劳;是引导,而非强制。

2.恰当回应或评价。在交流过程中,教师的评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这样的学生观可以使教师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从而发展学生的潜能。因此,评价时应多给予肯定与表扬,增强学生参与数学交流的信心。

总之,数学的活力源于课堂交流,要培养良好的习惯,精选问题与形式,精当疏引与指导,以提高数学课堂交流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不断提高。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