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教育教学 > 2014年3期 > 正文
“简单”其实不简单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作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小 樊 静 2014年05月13日 16:53

近年来,学校一直提倡以“一课一得为目标”的“简约式教学”。经过对这种教学模式的不断尝试、研究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收获了不少感悟。看似简单的授课模式,实际上对老师的综合素质、临场应变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格的考验。可以说“简单”的课堂模式下,隐含更加细致,更加周密,更加复杂的准备过程。“简单”其实不简单。一、 课前的预设不简单

在讨论《桥》这一课时,我们就遇到了这样的挑战。这节课的问题是:“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中就有显性的答案:即文中描写老汉面对乱哄哄的人群,冷静地指挥大家撤离,“他像一座山”的语句。这样的句子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到并谈出体会,但是文中一些隐性的答案更加重要,比如文章一开始就用了大量的段落描写暴雨、山洪,描写死亡近在咫尺和人们面对死亡的慌乱。这些内容看似与“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主问题无关,实际却不然,这里才是突出老汉临危不惧,无私无畏精神的一个铺垫。这就对老师课前的预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旦学生从课文的中间或者后面的语句谈感悟,老师应该怎样接着学生的发言,巧妙地过渡,把学生的关注拉到前面这一部分呢?我们反复研究,预设了很多种情况:学生从中间谈起,老师应该怎样接话题;学生从后面的语句谈起,老师又应该怎样接话题…… 上课时,果然出现了我们料想的情况,学生一开始就提到课文中间对老汉直接描写的语句,谈对老汉的品质的感受。因为有了充分的预设,所以老师并没有被学生的发言打乱阵脚,而是就着学生发言中提到的:“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顺势引导:“当时的情况怎样危急?你又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这样一问,学生很自然地把目光集中在文中描写暴雨来临、洪水肆虐的情景描写的段落中了。

二、研透教材不简单

于永正老师曾强调过:“要简简单单教语文。在设计教学时力求环节简单。”通过实践我才深刻地体会到这 “简单”之中的不简单,于老师所说的简单是建立在对文本语言文字的深刻品悟的基础上的,而不仅仅是形式的简单。在简单中,还要引领学生对语言文字有更深刻的感悟、更多积累和运用。也就是说:在上课之前,要充分地研读教材,要研透教材。

三、辅助教学的设计不简单

曾经很羡慕名师们一根粉笔上好一节课的功力。也曾对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幻灯等辅助手段不屑一顾。但是,我逐渐改变了之前偏差的认识。我发现:现代的教学一定需要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辅助,只要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辅助手段,将会给课堂带来画龙点睛的效果。因此,需要老师精心的设计辅助的内容。哪里需要图片,需要什么样的图片?哪里需要音效,需要多长时间的音效?哪里放视频?哪里配音乐?

在准备《桥》这一课的课件时,课文中有一段对暴雨、洪水的描写,“像泼,像倒”。要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怎样才能激发出学生的感情呢?我在设计这段时下了功夫,我大胆地采用配音效引读的方式处理这段的朗读。选取了具有震撼效果的洪水的图片,制作了一段特殊的音效。在炸雷、闪电的轰鸣声中,暴雨声、洪水声滚滚而来。音效将学生带入到洪水来袭的情境之中,不用老师多用语言渲染,学生的情绪自然就被调动起来,融入到当时紧张的气氛当中,在老师动情的引读之下,非常好地完成了这一段的有感情朗读,效果极好。

四、关注学生不简单

在讲授《桥》这堂公开课时,因为是录像课的关系,我第一次坐在听课者的位置上,和其他老师一起听了自己的这堂公开课。最脸红的一点就是,我发现一节课上,任何一个学生精彩的发言过后,我的评价都是“真棒!”“太好了!”“太棒了!”这样的话!而缺少了认真聆听学生发言后有针对性的评价和鼓励。认真的反思,课堂上仍不能做到游刃有余,这样的灵活应对的功底一定得靠教师本身具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意识,只有丰富了自己的内涵,才能真正做到“驾驭课堂”,否则,就只是在“表演”而已。

课前预设多关注学生,研究教材更多些解读文本的方式和方法,运用资料辅助教学时争取都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另外还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关注学生上,“简单”其实不简单。我想我们应该在以上几个方面多下些功夫,这样才能上出一节好课,才能在40分钟内高质量地实施教学,通过简约的设计,落实丰富的生成!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