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教育教学 > 2014年3期 > 正文
让学生在生命化的课堂中享受语文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作者: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通州小学 王晓琴 2014年05月12日 15:59

当今的语文课堂就像一个万花筒,各种模式充盈着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课堂热闹非凡。课堂中,师生忙得不亦乐乎,但在这热闹的背后似乎有一丝“假”,师生配合得默契的背后是以学生的发展做交换的,孩子们始终在配合老师,配合课堂,学生的自主权为课堂作了牺牲,这样的课堂还要得吗?当然要不得。语文课堂就应该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尊重学生的发展,在课堂中,要让学生真正当家作主,激起兴趣,让其思维的火花时时碰撞、时时迸发,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获,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课堂。一、有“读”的课堂才显本真

在语文课堂中,读对于理解语言非常重要,它是语文课堂的主要部分,其实我们所说的语文素养何尝不是从读中培养起来的呢?语文课堂就应该是以读贯穿始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以读促思、以读促学的,语文课堂中最本真的就应该是学生的“读”。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语文课堂却走上了“不归路”,课堂上热闹非凡、花样众多,但学生读的时间是缩水了又缩水,这样的语文课堂学生到底能习得什么?语文课堂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保证学生的“读”。例如在学习《天鹅的故事》一课中,老天鹅那种英勇顽强、无私奉献的精神怎样让学生体会出来,是靠老师一句句分析吗?有经验的老师都不会这样去做,我们是选择让学生读书。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找出描写老天鹅破冰的句子,然后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去读,再通过看画面想象着读:随着老天鹅一次次腾空而起,又一次次重重地落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完全走入了情境之中,他们有的说看到了冰面上的斑斑血迹、空中飞落的根根羽毛……有的说听到了老天鹅的悲鸣声、老天鹅撞击冰面发出的惊天动地的声响……这一切感受都在学生的读中产生,此时老天鹅的精神已融入他们的血脉,他们个个小脸通红,精神抖擞,他们已被眼前这悲壮的一幕所感动。有读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不断探究中扩充张力,这样的课堂才是能满足学生需求的。

二、有“动”的课堂才有活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现在的语文课堂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有了自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跟传统的单纯接受式、封闭、枯燥的学习相比,孩子们在课堂上不仅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书、去思考,还可以发表自己的感想;孩子们不再是只能坐着听讲,还可以离开座位表演,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也就活起来了,开放的、充满活力和张力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能让学生动起来的资源,让手、眼、耳、口、脑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之中。

三、有“思”的课堂才具深度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其实课堂也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思考的一个过程。语文课堂不能没有“思”,现在的很多课堂,热闹非凡,但这不是学生通过思考的热闹;很多课堂,学生动起来了,但这不是经过思考的动,而是在教师的指挥下动;很多课堂学生合作交流了,但这过程流于形式,并没有真实有效地解决问题。在语文课堂中,我们不能被热闹的形式、丰富的花样所迷惑,我们更多的时候还是应该让学生静下来思考,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深度的。读书要靠品,这品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例如在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时,要让学生体会夜宿古寺之苦,我让学生自己边读边思考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孩子们从“到处是灰尘”体会到了很脏;从“长满了青苔”体会到阴暗潮湿;从“厚厚的蜘蛛网”感受到很久没有人居住了;从“断垣残壁”感受到墙壁破损了,非常危险。通过思考孩子们更能体会到此情此景,更深入地理解了文本。语文课堂因有了“品”而不会将认识停留在表面,语文的魅力是通过“思”才能被挖掘出来的,少了带着思维的品,再优美的语言文字也就成了枯枝败叶,课堂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文学习就应该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去享受语文。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只有抓住学生思维的“触角”,让学生读起来、动起来、思考起来,才能让学生在生命化的课堂中享受语文。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