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教育教学 > 2014年5期 > 正文
多媒体—— 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作者:陕西省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彭月娟 2014年06月03日 09:5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到:“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互相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因此,课堂上,我经常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真正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文中我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烘托课堂气氛,增强语言感悟;设计互动环节,活跃课堂气氛;补充阅读内容,拓展学习空间”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展现了语文课的精彩纷呈。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观潮》时,本课的设计旨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观看录像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时先播放江潮来时的录音,有闷雷滚动的声音,也有山崩地裂的响声,让学生想象,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达到“入境”的效果。接着播放潮来时的录像,第一次整体观潮,对大潮先有感性认识;第二次结合有关语句相机观看录像,让学生感受观潮时的气氛,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第三次让学生边看录像边背诵,既帮助学生理解,又能促进记忆。这样创设情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同时也使学生领略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欣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烘托课堂气氛,增强语言感悟

我在《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感悟。《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课文所介绍的内容都已消失,无法再现,文章的内容相对单薄,缺少生动感性的描述,更缺乏对民族苦难的深层思考。为了达到本课的情感目标,突破重难点,于是,我给学生补充材料,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昔日辉煌的图片,向学生介绍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之处: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图与文恰当地结合,使学生深切感受圆明园作为万园之园的独特魅力,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和无限向往,从而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设计互动环节,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与文本的情感达到共鸣,实属一件不易之事,尤其是学习古诗时,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要体会诗所描写的意境,诗人的情感,更加困难,所以教学要把握时机,让学生动起来,根据所设计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如教学《静夜思》时,设计诗人李白站在床前凝望明月的画面,配上音乐,让所有学生站起来,做李白当时手背后凝望明月的动作,体会诗人的情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补充阅读内容,拓展学习空间

如教学《伯牙绝弦》一课,课文学完了,学生已品味到伯牙与子期的知音之情,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无人倾诉的痛苦,无边的孤独寂寞,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伯牙用绝弦的方式表达对子期的思念。我适时用多媒体课件补充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的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通过补充资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让学生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深深感叹,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营造恰当的情景氛围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课堂精彩纷呈,提高教学效率。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