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教育教学 > 2017年5期 >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预习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作者:江苏省启东市和合小学 施 健 2017年07月18日 17:18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上课之前,如果让学生带着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走进课堂,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数学能力能起到很好的作用。预习是在上课之前进行自学准备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预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也能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预习。

一、预习设计要注意可操作性

预习活动的要求是否清晰、设计的预习题目是否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实际,便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学生进行数学预习的最终效果。教师在布置学生进行预习时,一定要注意要求的可操作性。笔者认为教师要把预习的内容和要求以小任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明确告诉学生预习时要怎么做。

例如:教学《时、分、秒》内容时,笔者设计了下面这样的预习单。

1.基础知识题:观察钟面,看一看这个钟面:(1)有几个数字?分别是什么?(2)有多少根针?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吗?

2.小组探讨题:(1)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有多少个小格?(2)小格等于几分钟?大格呢?

3.拓展判断题:观察钟面,上面的时间是11点05分吗?

这样的预习单使学生的预习要求更加明确,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既有数学基础薄弱学生预习的内容,也有数学基础较好学生可以完成的拓展题,符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具有可操作性。因此,笔者认为在让学生预习时,要注意预习要求的可操作性。

二、预习内容要注意指导性

例如:学习三年级《千克和克》内容之前,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预习内容:①表示重量的单位有哪些?②选择一个商品看一看所标注的重量是多少?③一本数学书重量约5( ),一颗小药丸的重量约1( )。这样的设计内容切入点很小,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指导着学生一步步通过自主探究来完成预习任务。

例如:学习三年级《混合运算》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预习内容,计算下列算式:①15+20=( ),30+14=( ),100-27=( );②25×5=( ),39÷3=( ),21÷7=( );③15+5-2×5=( ),(13+3)×4=( )。第一题是复习单纯的加法和减法,第二题是复习乘法和除法,第三题是引出新的知识点混合运算。很显然有指导的意思,为接下来新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预习内容要注意层次性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关于除法的内容之前,笔者在预习单上布置这样的练习:①24÷3=( ),45÷9=( ),20÷4=( );②30个同学在操场上做游戏,如果每组5个人,可以分成多少组?

例如:学习《加和减》时笔者在预习单上布置了这些练习:①32+55=( ),25+40=( ),15+62=( );②小华买一支钢笔要15元钱,买一个文具盒要26元钱,请问小华一共花了多少钱?这些练习是按照教材中想想做做的题目而改编的,从简单入手,由浅入深,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也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渐掌握除法和加法的技巧。因此,笔者认为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任务设计上要注意层次性,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预习。

四、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

除了在预习要求和预习内容的设计上需要注意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学会预习的方法。一方面是要学会在预习过程中做笔记。通读教材是预习的第一步,在预习的时候要逐字逐句认真地看,认真地思考,思考的同时要做笔记,把重点的内容,不明白的、不理解的内容标记出来,便于上课时查阅。此外,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出现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遗忘的现象,就应要求学生及时复习,把旧知识的基础打好,便于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综上所述,只要数学教师懂得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预习的方法,同时注意预习要求的可操作性、预习内容的指导性、预习内容的层次性,长期坚持下去就会达到很好的预习效果。学生也会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学会自主思考、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