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教育教学 > 2017年5期 > 正文
小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培养途径分析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作者:江苏省滨海县八巨镇中心小学 周祥梅 2017年07月18日 17:1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和分析掌握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数学探究能力,发挥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性。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探索,让他们学会从数学教材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通过思考和深入探究掌握这些知识,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转化成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大胆探索过程中不断掌握新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一、利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经常采用直观思维的方式进行探究,在分析一些较为抽象、复杂的问题时,他们不容易理解和掌握。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直观的教具和挂图,让学生借助教具进行理解,掌握所学内容,促进他们思维灵活性的发展。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教师给学生准备玩具、水杯、水壶、书本等物体,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学生会初步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在直观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氛围活跃,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到思考和探究环节,让他们通过用心观察和认真思考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开展动手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操作活动,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探究和思考,促进操作任务顺利进行。在操作活动中,学生能通过操作建立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联系,让思维不断深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结合动手操作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长方形纸片和水彩笔。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说出一个分数,并通过纸和彩笔把分数表示出来。通过操作环节,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并认识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为了完成操作活动,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在遇到问题时,他们能通过分析教材中的内容找出答案,促使操作活动顺利完成,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三、利用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教师需要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学到的知识和知识的迁移作用进行探究,有利于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注重问题的趣味性,使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他们深入思考。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问题的启发性,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对他们的思维进行启发,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问题教学,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了解他们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能在教学完成之后进行强化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图中利用轴对称图形对称的特点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之成为轴对称图形。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掌握教材中的知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精心设计课件内容,让学生在直观情境中探究和理解教材内容。在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学生经常见到的轴对称图形,让他们对轴对称图形有直观的认识。在初步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探究,能让他们从教材中的概念中提取信息,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从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出发,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新知识。在探索活动中,学生的思维灵敏性和创新性能得到有效发展,能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探索,随着数学知识的不断积累,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的积极探索中高效进行。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