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教育教学 > 2017年5期 > 正文
培育人文精神 深化化学课改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作者:江苏省宜兴市第二高级中学 王正清 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 王健锋 2017年07月18日 17:11

目前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着重于化学知识的讲授,应试习题的练习,而忽视了对于化学中人文精神的传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具体要求,指出要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一、 了解物质结构,感受严谨之美

在讲解《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一章时,我将知识点渗透在化学历史材料中,利用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引导学生明白假说、实验等科学方法在化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科学家在探究物质构成中严谨的治学态度,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考虑到高一的学生思维还不严谨,我主要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其思考探究物质结构的相关知识。接着我让学生们阅读一则关于四位科学家研究原子构成模型的材料,待学生们读完后,我请他们找出每位科学家的名字及学说,并简要归纳其学说的内容。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在黑板上依次板书了道尔顿——原子的实心球模型——原子学说,汤姆森——“西瓜”模型——原子结构,卢瑟福——行星模型——带核原子结构,波尔——轨道模型——原子核外电子运动。这一节的知识点较少,但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们的人文精神,了解化学历史,我告诉大家:“上述四位科学家中后三位是师生关系,汤姆森是卢瑟福的老师,而波尔又师承卢瑟福,这四位科学家在原子结构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无可替代,后继的科学家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发现,并且在发现真理的过程中要敢于质疑、勇于探索才会有所进步。”

利用历史材料能增加理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感悟化学家们在化学研究中严谨治学的态度。

二、 研究温室效应,启迪环保意识

例如,在上《空气质量的改善》一课时,我先从目前的客观现实入手,引发学生的思考,我播放了海平面上升、冰山融化动物受灾、土地干旱沙漠化严重、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等一系列真实的图片,随即我问学生们:这些灾害或问题是由于什么引起的?学生们纷纷说到: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我给学生们播放了一段关于温室效应的实验视频,有两个密封好的并插入了温度计的锥形瓶,分别盛有CO2和O2,将一个发亮的灯泡置于两瓶中间,使得两瓶的光照程度相同,一段时间后装有CO2的瓶子的温度更高,接下来我让学生们根据实验总结温室效应的原理,并说一说大家了解到的温室效应的危害和现有的限制CO2排放的政策。最后我请学生们说一说切实可行的减缓温室效应的做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号召大家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将生活实际、社会现实与化学理论相联系,使学生树立环保观念,体会化学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三、 探究放射元素,根植科学态度

在《微观结构与物质多样性》的练习课上,同学们遇到一道关于放射元素Po的选择题,题目给出了Po的堆积方式和电子排布式,要求选出描述错误的一项。虽然教学目标对放射元素的要求较低,但是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树立探究的科学态度,在讲解完这道题目后,我告诉大家:“Po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即能自发地从不稳定的原子核内部放出粒子或射线,同时释放能量,最终衰变成稳定的元素。Po是目前最毒的物质,但是可以用于医疗中的抗癌治疗以及航天中的热源。”我继续问大家:还知不知道其他放射性元素及其作用?有的同学说:铀U,可以用作核燃料。有的学生说:还有镭Ra,与原子弹相关。我先肯定了大家的回答,我继续提问:大家猜一猜是谁发现的Po?我看同学们不知如何回答便说道:Ra和Po都是由居里夫人发现的,居里夫人因为放射性元素的研究,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但是最终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元素而患白血病去世。最后我告诉学生们希望大家从居里夫人的身上学习专注、不懈的科学态度。

通过化学探索过程中的人物事迹启发学生,将科学态度根植于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契合化学课改中强调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培养。

总而言之,在全面深化课改的背景下,为培育人文精神,教师应发掘与知识点相关的人文主义素材,如化学历史、社会现实、人物事迹,并将其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将人文精神培养与科学教育融合,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丰富他们的精神内涵。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