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教育教学 > 2018年4期 > 正文
思品课堂,“错”一点又何妨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作者:严盈莉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板桥镇龙王庙初中 2018年08月28日 11:43

提及思品课堂,师生的共同感觉就是单调、枯燥乏味、缺乏活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打破这种沉闷的局面,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呢?笔者认为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艺术,其中语言艺术尤为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因此,它应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其中科学性是指语言的准确、严密和精炼。但这里我却认为教师不妨说“错”一下,然而“错”的本质不是和语言的科学性背道而驰,而是有目的的“错”,它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一种评价手段、一种激励手段。另外,学生在课堂中难免会出错误,这就更需要教师运用语言艺术灵活机智去处理。

一、 因错评错,平等参与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志,也是评价一节课好坏的重要标准。著名心理学家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被他人被社会认可的愿望。”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要给学生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中,学生不必顾忌所谓的师道尊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能够大胆地指出老师的“失误”。作为老师,应该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俯身聆听、耐心指导,并适时予以鼓励和肯定。这样学生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满足了自尊心,增强了自信心。

二、因错纠错,查漏补缺

在复习环节中,教师在教学时可有意搜集或编制一些学生易犯而又意识不到的错误结论,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在聆听中,若没有发现错误,说明对该知识尚未完全理解,此时,教师就需再次讲解;相反,若学生能发现错误并给予合理解释,就说明该知识点已完全被掌握,教师不必再讲述。此种有意出错的方式在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双向交流,达到了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并使课堂形成互动效果。

三、 因错质疑,合作探究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探索的前提,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中,对学生自己讨论就能理解的知识,不妨也“错”一下,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质疑,增强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发挥想象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如在七年级上册《我们悄悄长大》一节中,我举例说,小红最近脸上长了很讨厌的痘痘,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变化。此言一出,学生一脸茫然,有的甚至小声嘀咕说,不是吧。看此情景我趁机引导,下面就这个问题你们讨论一下,看到底是不是一种心理变化呢?在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质疑、据理力争,最后得知青春痘是我们步入青春期身体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应为生理变化而不是心理变化。就这样在课堂中,因错生疑、由疑生问引起学生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开展探索,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

四、因错生趣,活跃气氛

教育家思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枯燥、抽象的内容,这时不妨在此处有意“错”一下,这样既可以紧扣学生的心弦,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缓解紧张和疲劳,又能拉近师生距离,将知识化枯燥为有趣。

五、将错就错,抛砖引玉

以上都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探讨的,而课堂是双向的交流与互动。处在学习阶段的学生,也难免会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布鲁纳说:“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那如何对待这种生成资源呢?是视而不见还是挖苦斥责?此时,教师可以试着将学生的错误接住并抛向学生,(当然前提是就事不就人,不能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同学展开讨论,再由已掌握该知识的学生给予纠正。由此可见,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学生正是在这种不断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加深了情感体验。

总之,在新课改的今天,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思品课堂,我们就大胆去“错”吧!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