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教育教学 > 2018年4期 > 正文
例谈低段韵文教学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作者:庾艳艳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第一小学 2018年08月28日 10:52

以部编本一年级上册《对韵歌》为例,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韵文教学实践。

一、区分年段学习朗读,不要拔高要求

《对韵歌》是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韵文。课文以淡淡的传统中国水墨画为背景插图,山、水、云、绿柳、桃花等,文对画,画对文,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体会韵文“山清水秀、桃红柳绿”的诗情画意。本文要认识7个生字。

教学片段一:

师:(出示生字)这些生字,你认识哪些?把它读出来。(学生读,教师倾听。)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领读?

生:他读错了,“虫”不是“从”。

师:听得真仔细。你来教大家读“虫”字。(生教读。)

师:我知道毛毛虫,你还知道哪些虫?

生:七星瓢虫、小虫子、大虫子……

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孩子大多能认识文中的7个生字,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指名让孩子来领读、教读,既能发现学生读音的错误,又可以腾出时间来组织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多数学生读错的字音,教学时集中时间和精力,针对性反复纠正。

二、区分文体学习诵读,拒绝千篇一律

《对韵歌》文本特点非常鲜明,既有对子间的对应关系,又兼具诗歌的基本特点。本文句式短小,分行排列,还用上了逗号和句号,简单押韵、朗朗上口。第一、第二两句以单字对的形式,分别将“云、雨、雪、风”同属自然现象的归类成对,将“花、树、鸟、虫”动植物归类相对。第三句是双字对的形式,“山清”和“水秀”“柳绿”和“桃红”都是景物类对应。教学本文时,要给足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时间和空间,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带领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充分读书,体会对子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相对或相近的特点。

教学片段二:

师:你发现了吗?文中有个字每行里边都有,它是谁?

生:对。

师:没错,就是“对”这个字。它告诉我们前后两个词是对应的,读的时候,我们要把“对”字读轻点,把对应的词读重一点。谁来试着读?就读自己读得最好的那一句。

生:花对树。

师:他把“花和树”读得多响亮啊!

师:现在我们拍手来齐读单字相对的前四行。看,读到对的时候轻轻拍手,读到相对的“云雨、雪风、花树、鸟虫”时拍得重一点。(生拍手齐读,教师一起。)

师:最后两行是两个字两个字对的,难度更大,谁来挑战读?

生:山清对水秀。

生:柳绿对桃红。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第二、第四、第六行的最后一个字藏着秘密?好好读读这三个字!

生:风——虫——红——

生:它们都是后鼻音。

师:同学们的眼睛可真亮!这三个字都是后鼻音,用在第二、第四、第六行的最后,把这三个字读得再重一些!

在这个片段中,教师充分考虑到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围绕“读”字下工夫,循序渐进地设计了“感悟节奏”“感悟韵律”“熟读成诵”三个环节的学习活动。第二次突出对韵文朗读时的“轻重”“韵脚”进行指导。指导过程中根据不同目的采用教师范读、学生教读、挑战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更好。

三、层次提升学习阅读,勿忘渗透语用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阐明了阅读在学生生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在一年级的韵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呢?

教学片段三:

师:《对韵歌》这篇课文里多了两个长相奇怪的新朋友,你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是逗号和句号。

师:(老师面露惊奇的表情)你在哪里见过它们?

生:我在故事书里见过。

师:真了不起!喜欢读书的同学,叫出它俩的名字。

生:逗号,句号。

师:逗号和句号的作用是表示停顿。逗号停顿时间短,句号停顿时间长。读到逗号的时候老师说一个“嘀嗒”,读到句号的时候老师说两个“嘀嗒”。我们来试试!

师:我们怎么记住逗号和句号呢?谁有好办法?

生:句号是个小圆圈。

生:逗号像个小蝌蚪,黑色点点,后面长着小尾巴。

师:这两位同学不但会观察,还会动脑筋想办法记住逗号和句号的样子,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

标点符号是阅读理解、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也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开始。因为逗号句号是第一次出现,所以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简单了解逗号和句号的作用是表示停顿。低年级韵文教学只是让学生在读中粗浅感受韵文与一般课文不同,但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年龄段特点和文本的文体特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促进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不断提高,真正提升阅读教学的品质。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