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教育教学 > 2018年4期 > 正文
迁移,让知识生成精彩——以《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为例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作者:杨富民 河南渑池县天池镇笃忠中心小学 2018年08月28日 10:31

笔者结合人教版新课标《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这一课进行了一些探索,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课堂再现:

板块一:新旧迁移。

1.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两个算式中的因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投影显示):70×40,120×30。

生:因数末位都有0。

师:概括得非常准确,这些因数的末尾都有0。

师:谁来说说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是多少?

生:2800和3600。

师:你是怎么得出结果的?

生1:很简单,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然后数一数因数后面有几个0,加上就行。

师:不错,这是口算方式,那么你们笔算看看,想想与口算有什么不同?

(学生尝试笔算,同桌交流)

师:笔算与口算方式相同吗?

生2:一样,都是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然后再数一数后面有几个0 ,加上就行。

板块二:知识迁移。

师:我们再想想,能不能用它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呢?

(投影显示):火车每小时行驶250千米,汽车每小时行驶105千米,想想,能提出什么问题?(问题略)

师:你们提得都非常好。现在老师问一个问题。

(投影显示)它们20小时后,各行驶了多少千米?

(学生思考,同桌交流,并且列式计算)

生:很简单,算式分别是250×20=5000,105×20=2100。

师:大家再看看,这两道算式之间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道算式因数末尾是0,第二道算式因数中间是0。

师:那你们自己先算算看,两道算式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列算计算)

师:好好想想,第一个算式积后面的两个0是怎么来的?第二个算式积后面的两个0又是怎么来的?

生3:第一个算式后面的0是加上去的,第二个算式后面的0,其中一个0是5×2得来的,另一个0是后加上去的。

师:概括得非常好,说明你是一个细心的人。

板块三:情境迁移。

师:接下来,老师带你们到真正的数学王国去看看,请你们好好闯关!

第一关:数学门诊。请你们做个医术高明的小医生。

1.计算25×204时,第一个因数十位上是2,第二个因数十位上是0,两者相乘积是0 ,可以省略不写。( )

2.求125×24时,因数末尾没有0,因而积末尾也没有0。( )

第二关:购物超市。

1.三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最小的积是( )

A.100 B.1000 C.10000

2.1200×50,积的末尾有( )个0。

A.4 B.34 C.5

第三关:设计世界。

师:请同学们自己做个小小设计师:

(投影显示)( )×( )=1200

案例反思:

这是笔者尝试的一节探索课。与传统相比,这节课有几个最大的亮点,那就是突出了迁移,强调了生成,通过让学生自行探讨,从而构建一种新型的知识体系关系。而这种关系着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旧知识之间的迁移。

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第一板块,笔者没有直接出示新知识,而是从口算开始,继而让学生思考笔算方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行探索。从而引导学生把过去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将来可能遇到的情境中去,这种迁移注重知识转化技能的运用,不仅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融会贯通,做知识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仆。

2.知识表达的迁移。

在这一课中,教师没有从教材出发,没有停留在例题与练习之上,而是打破例题与练习之间的界限,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这是教师注意到了表达的重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理论实践之间的迁移。

这一节课更多的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学生内在需求出发,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或者技能后,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新实践,而这恰恰是现代课堂理念所提倡的。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