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教育教学 > 2018年6期 > 正文
智趣共生的小学语文课堂构建策略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作者:刘晓珑 山东省昌乐特师附属小学 2018年08月29日 15:55

所谓共生,是指教师与学生一同学习进步,实现共生共长。“生”就是“生成”,即体验、感受、发现、创造;“长”是指成长、提高、丰富。教师和学生同步成长,体现的正是教学相长的要义。智趣共生教学设计,教师需要调动一切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智趣情境、展开智趣引导、升级智趣训练,为学生提供多重共生历练机会,最终实现语言与精神、资源与教法、阅读与写作的共生共长。

创设智趣情境,实现语言与精神共生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准确把握学情,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适宜学习的环境,师生互动研讨文本、发动学生质疑释疑,教师利用多媒体展开互动、课堂辩论、课堂演绎、对比阅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成功激活,课堂教学自然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使学生在探索体验中完成了语言和精神的共生共长。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这是最近两年一些地方发生泥石流的相关新闻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泥石流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后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文本阅读:相信大家一定都非常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泥石流?通过今天这篇课文的学习大家就可以找到答案。仔细阅读课文,看看这个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故事。学生阅读文本,教师跟进指导,课堂互动展开顺畅。阅读反馈时,很多学生都能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谁破坏大自然,谁就会遭受大自然的惩罚。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泥石流图片信息,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图片与课文内容相吻合,引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从学生反馈的信息可以看出,其感悟颇深,说明教师情境创设很到位,使学生在探索体验中完成了语言和精神的共生共长。

二、展开智趣导入,实现资源与教法共生

教师在共生课堂构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特别是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学资源运用情况,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展开优化处理,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学资源和教法学法的共生共长。

“七颗钻石”教学导入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辩论话题:小姑娘的心灵是美的,她的行为也是美的,特别是能够奉献爱心,帮助过路人,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敬重的。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街头乞丐,我们知道他们的可怜相是装出来的,目的是为了骗钱。请大家讨论:我们面对乞丐该怎么办?问题抛出后,学生展开了激烈争论,各种观点开始碰撞。有的学生认为:生活中的确有弱势群体,这些人缺少生存能力,乞讨是无奈之举,我们对这样的人要给予必要的帮助。也有的学生主张:面对乞丐,我们还不能做出准确判断,但我们的政府有一定的扶困措施,不应该出现吃不上饭的情况,所以没有必要理会这些乞讨者。教师也参与其中:我们有很多正面的渠道帮助有困难的人,街头乞讨者大多属于专业乞讨,不值得我们可怜。

教师与学生一起展开课堂讨论,大家各抒己见,逐渐达成认知共识,这无疑就是共生共长。教师利用争议开展教学,切合学生认知思维,教学效果显著。

三、升级智趣训练,实现阅读与写作共生

设计课堂训练时,教师要有内化意识,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完成知识的转化,形成语文综合能力。升级智趣训练,不仅要注意精选训练内容,还要创新训练形式,用灵动的训练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顺利进入学习情境,实现阅读与写作的共生共长。

“月球之谜”教学结束,教师为学生布置训练任务:月球姐姐给我们展示了月球的众多奥秘,关于月球,你还想知道什么?开动脑筋,每一个同学设计“十个为什么”参与班级展示。学生听说要自行设计“十个为什么”,顿时有了参与热情,纷纷展开设计。教师将学生设计的问题进行综合梳理,并发动学生展开讨论,虽然有些问题暂时找不到合适的答案,但学生的学习热情已经被成功调动起来。

教师设计“十个为什么”训练任务,其形式具有创新性,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了调动,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引入共生意识,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发挥积极作用,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加教学趣味性,调动学生思维,实现语言与精神、资源与教法、阅读与写作的共生,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