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教育教学 > 2018年10期 > 正文
小学音乐自主课程拓展融合实现途径探微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作者:李 锋 2018年11月05日 10:25

一、促进校园传媒资源与国家课程的融合

所谓校园传媒,是指学校广播、宣传栏、多媒体、校园网等文化传播媒体。这些校园传媒具有多元化、灵动性等特点,可以将丰富的音乐内容融入其中。利用校园广播、多媒体教室播放音乐和歌曲,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音乐熏陶。特别是儿歌童谣等内容,利用校园传媒进行宣传,让学生经常沉浸在音乐之中,自然能够获得丰富的音乐成长力量。在校园传媒资源与国家课程融合操作时,教师要有整合优化意识,将校园歌曲、童谣等内容进行整理,适时引入音乐课中,与教材内容形成统一。

校园歌曲是学生的最爱,如果教师能够将校园歌曲和音乐课程结合在一起,势必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体验。在教学苏少版小学五年级音乐课时,教材中有一首歌曲《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曲是学生比较喜爱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学唱这首歌曲时,学生积极响应,教学非常顺畅。为让学生对校园歌曲有更多认知,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些校园歌曲,如《同桌的你》《童年》《校园的早晨》等。这些歌曲虽流行在上个世纪,但现在的小学生对这些歌曲也非常喜欢。当歌曲音乐响起,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跟唱活动之中,课堂学习氛围浓厚。

教师为学生播放校园歌曲,成功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学生学习渐入佳境时,教师适时投放活动设计,极大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小学生都有表现欲,面对竞赛自然有参与的主动愿望。通过学生现场展示,学生对校园歌曲有了更多认知,在参与歌曲实践体验中形成了音乐学习意识和音乐基本素质。教师将校园歌曲融入到音乐课程之中,这是自主课程创建的实践展示。实践证明,利用校园传媒资源展开音乐自主课程创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值得我们做出更多探索和努力。

二、促进当地民俗资源与校本课程的融合

我们苏北地区有丰富的民俗和民间音乐资源,这是音乐自主课程拓展的重要优势条件。苏北地区的民俗特别丰富,很多民俗与音乐有一定关联,在一些节庆活动中,我们可以听到许多民间的音乐。我们不妨将校本课程和民俗相融合,发动学生实地调查,让学生参与校本课程构建活动,并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形成音乐感知能力,同时也能够接受民俗文化的教育。

如何将小学音乐课程与民俗结合在一起,成为我们音乐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课题。从音乐角度看,民俗自身与音乐关联不多,但在一些民俗庆典中,需要引入一些音乐内容,这样便将民俗和音乐联系到一起了。如学习《梨园英秀》歌曲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视频材料,引导学生跟唱歌曲:这首歌曲由说唱、伴唱、独唱、合唱等内容组成,将国粹风采尽情展示,学生对这样的学习内容有主动探知的热情。如春节民俗活动庆典,舞龙、杂技、本地戏曲演出、喝春酒、拜财神、逛年市等,在具体操作中都离不开音乐的辅助和支持。教师将相关材料以多媒体课件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在课堂中便能够看到活动盛况,接受民俗音乐的熏陶。

民俗内容极为广泛,教师在学唱歌曲时引入民俗文化庆典内容,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感知体验。民俗活动具有浓重民间乡土气息,可以给学生带来更贴近的教育资源。课堂教学大多依据教材内容设置程序,教师只是一味执行教案,这样的课堂当然没有太多生机可言。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大胆引入乡土材料,结合学生生活、社会生活,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设计,学生学习感知更为丰富、更为深刻,这样的课程设置才具有更高价值。

三、促进民族音乐资源与地方课程的融合

将民族音乐资源与地方课程相融合,这无疑是音乐自主课程构建的重要选项。苏北地区的民间小调、民歌资源特别丰富。如民歌《拔根芦柴花》《打麦号子》等;民间小调《苏北民歌》;地方戏曲有《淮海戏》《丁丁腔》《淮红剧》等。这些民间音乐为小学音乐教学提供更宽广的学习视界,教师将民族音乐资源与地方课程有机融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音乐学习感知机会,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形成更多音乐教育契机。

在学唱民歌《拔根芦柴花》时,教师对这首民歌的基本情况作介绍,并发动学生课前搜集歌曲相关内容。课堂展示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民歌进行认知探索。这首民歌原流传于江苏苏州一带,在苏北地区也有广泛流传。其曲调优美,歌词上口,如小品《过河》就是借用了这首民歌的音乐作背景的。为让学生对这首民歌有更深刻的认知,教师还给学生准备了几首苏北民歌和地方戏曲。因为增加了民间音乐内容,课堂显得更加充实。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功能,为学生带来丰富视觉盛宴,学生有些目不暇接。

教师将苏北民间音乐资源引入音乐课堂,极大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因为学习内容更为多元化,给学生带来更多认知机会。小学生大多有好奇心,对民间音乐和地方戏曲缺少基本了解,教师针对性给出相关展示,不仅拓宽了课堂域度,对激活学生音乐思维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民间音乐有广泛民意基础,学生虽然年龄较小,接触民间音乐机会也不多,但民间文化底蕴犹在,从学生生活视角引导教学,自然能够获得更多教育启动力。

四、促进其他学科资源与音乐课程的融合

小学音乐有丰富的课程体系资源,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地方课程,教师课堂教学有多重选择。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音乐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有了密切关系,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学习、传播、创作音乐,已经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诉求。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的广泛介入支持,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也更为密切。教师在语文、品德、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学中,往往会运用音乐内容进行辅助教学,也让音乐学习扩大了外延。将其他学科学习资源吸纳到音乐课程构建之中,自然成为最时尚的追求。

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相融合,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视野,也能够让学生在关联性学习中形成音乐综合素质。如歌曲演唱时引入诵读内容,这无疑与语文学科建立了联系。教师组织学生创编歌词,不仅能锻炼其音乐感知能力,还可以培养语文认知素养。如欣赏《京调》时,教师让学生用手中的画笔,为大家画出自己喜欢的脸谱。学生拿到这个任务后,都显得特别兴奋。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脸谱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开始绘画。课堂展示阶段,学生大多都能够顺利完成脸谱绘画。将美术与音乐融合,学生学习感知呈现立体化,学习趣味性大增,这样的自主课程创建无疑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音乐和思品课程的结合也是最为常见的现象,我们举行音乐活动时大都要贯穿一些思想教育内容,这种融合是最为自然的,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多种课程的综合利用,为音乐自主课程创建提供丰富资源信息,也为学生拓展性学习提供更多启迪。

教师引导学生从语文、美术、思品等角度展开课程融合操作,给学生创造学习体验机会。从教师教学执行情况来看,学生对各种学科融合操作有广泛认同感。课程资源具有共享性,教师根据课堂契合度展开融合操作设计,这是音乐教学的创新实践探索。音乐自主课程具有更多拓展空间,教师也有更多自主权。如果有必要,还可以适时引入学生参与到课程构建活动中来,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全新认知的机会,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学习素质,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对音乐课程进行科学整合优化,符合时代发展诉求,具有极为广阔的探究前景。

自主课程开发和利用,需要我们做出创造性努力。每一个地方都有丰富的人文文化资源,民俗、民间音乐、地方戏曲等内容,都属于重要课程资源,我们要对这些音乐资源进行搜集、整合,以便形成自主音乐课程,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相融合,让我们的音乐课程充满乡土气息,让学生在最接地气的音乐课堂中形成音乐素质。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镇小学中心校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 青年教师专项规划课题《农村小学“自主拓展课程”开发研究》(编号:C-c/2016/02/01)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