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师风采 > 延安市子长县中学薛朝阳 > 正文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误区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作者:薛朝阳 2020年10月15日 12:27

最近跟随叶晓静团队读英文版的《阅读策略书》。《阅读策略书》的作者从母语学习者的视角,根据读者年龄、能力水平,确定发展目标和与之相应阅读能力,提出阅读策略。每个策略除了简洁、精练的解释外,还提供可操作性教学建议,如课堂用语以及引导学生的提示语。这本书如同雨后甘露,助力我阅读教学的提升。在叶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还用所学策略进行阅读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我在阅读教学中的误区。

误区一 忽视了阅读策略的教学

传统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大约只有一种模式:跳读(skimming)--总结主旨大意、查读(scanning)--获取具体信息,然后语言赏析最后复述文章或进行其它拓展。似乎没有循序渐进的方法来逐步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只能看学生自己的天赋去感悟。但是此次学习让我意识到,如果老师教会学生使用阅读策略的话,学生可以用一些策略建立起他们与文本之间的桥梁,长期熟练使用,便拥有了强大的学习力。书中有针对各个水平的学生,多角度的操作策略,如音形一致、图义关联、构词法猜词、专注度、持久性、总结概括、确定重要信息、故事山、背景与主题关联、主题与细节关联、人物分析、综合信息、批判性思维等系统性的策略。复杂策略中往往包含基础策略。老师可根据学生和文本的水平,适当修改策略应用自己的教学中,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误区二 忽视了引导学生探究作者构思逻辑

如虚构性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之一就是“读者问自己问题”。此策略建议读者边读对自己发问,如:作者为什选这些素材?如果你是主人公,对于这样的场景,你会如何反应?文中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读过此策略后,我试着指导7年级的两个学生读英文版的《小蝌蚪找妈妈》。两位能很快读懂了故事,并利用了语境及图画学会了新词语。但当我问;作者为什么选小蝌蚪而不选其它动物?为什么小蝌蚪先找鱼然后鸭、乌龟?这些动物有什么共同特征?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时,这两个学生停下来认真思考才能回答。这些问题引导他们深度思考故事背后的道理,同时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其实,我以前给我的儿子也讲这个故事,同样也没有这样深度的思考与引导。现在看来,在我的阅读过程及教学过程中,没有能从这个角度深思文章,这是我的不足之处。这可能也导致了我对文本的深挖能力较弱。

误区三 缺乏批判性思维

在“帮助理解非虚构性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部分,其中一个策略是“确定作者的目的和策略”。文中建议读者考虑作者的背景、身份、写作目的,以便在阅读时思考作者会把什么样的信息写进去,排除掉了哪些信息。书中举例:作者在读Flip 和Linda Nicklin的书《与鲸面对面》(Face to Face with Whales)时,考虑到此书作者是鲸保护协会的成员,所以他就意识到本书没有记述有关鲸让人类害怕的一面。这个观点让我不由自主地反思我的阅读及阅读教学。在实际生活中,我阅读非虚构性作品更多,但是我很少自觉地质疑作者。只有当对叙述的事件与提供的信息有矛盾时,才会考虑作者的身份与立场,进而对信息进行甄别。作为英语老师,指导学生学习教材提供的文章时,几乎从不怀疑信息的可靠性。我所教的外研版英语教材必修部分90% 没有作者署名,所以也没有了解写作者的背景与目的。这个策略在我教学中几乎为没有使用过。事实上,从这个角度引导学生来发展批判性思维既有效又实用。生活在世界融合与互联网时代,学生接触大量阅读材料,里面的真假信息混合。唯有“质疑作者”,才能去伪存真,获取有用的信息。这才是我们阅读教学真正的目的---发展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让学生拥有应对未来的工具。而我却没有做!再去研读课程标准中的表述“英语课程承担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2011英语课程标准),作为老师没教给学生这个真正的核心能力,我倍感惶恐。

这本书的阅读还在进行中,我会在理论指导下,不断改进我的阅读教学,当然,先从我的自己的阅读优化开始。

责任编辑:沐光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