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师风采 > 西安市黄河中学马骏 > 正文
做个格物致知的物理人
来源:教师报 作者:马骏 2019年03月08日 14:32

在“研究”中成长

我的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一个由模仿到创新的课堂探索过程,是一个基于学习、实践、研究、反思,从量变到质变的专业成长过程。回顾我的教育生涯,自己一直在做五件事:

第一,研究学生,确立教学最佳起点和有效策略。我习惯通过聊天、观察、作业情况统计等方式实现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效果的准确把握,在此基础上设计能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带着学生走进物理的世界。

第二,研究教材,实现教学内容科学整合及呈现方式的创新。我深刻地认识到:无论出版社所提供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如何“完美”和“精致”,教师仍然需要对这些教材进行深度研究与二次开发。通过对教材的“深度研究”,我将物理知识呈现的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的难度保持在大多数学生的思维“最近发展区”的范围,即寻找到学科知识和学生认知间的最佳结合点。根据物理学科特点,尽可能地通过实验等方式将物理现象直接呈现出来,特别是尽可能利用身边或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的创新,更可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使抽象的物理学科知识变得亲近而形象,因而更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研究他人,学以致用。参加工作的头十年,我几乎是学校最爱听课的人。我在听课之前一定是先自己备好课,在听课时与其他老师的讲课进行对比,常能发现自己在教材处理、知识讲解、演示实验设计方面的不足;我以前作为选手参加各种公开课,在紧张的比赛间隙,不忘观摩其他选手的优质课,别人对实验的一个创新,对教材的一个灵活调整,我都赶快整理,并与自己的教学结合,从中收获很多;后来担任各种比赛的评委,我没有摆出权威的架势,而是通过观察和分析青年教师的教学过程,寻找其可圈可点之处,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

第四,研究自己,全方位地自我反思,进行全方位的课堂诊断,清晰认识自己的课堂现状和有待提升的空间。

课前我总要向自己提问:学习本课内容时学生已有哪些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前科学)?在接受新知识时学生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这些情况出现后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会让我在备课时着眼于学生,考虑问题更加周全。

尽管我备课时已设计了各种不同的学习预案,但在课堂上还会遇到一些出乎预料的情况,如学生回答问题时间拖延,师生之间或同学之间对某个问题出现争议等。故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也会向自己提问: 问题的症结在哪里?要不要立刻解决所有问题?教学方案如何调整?该采取哪些策略与措施,以确保教学过程始终畅通有效?凡此种种,往往课堂的智慧便由此萌发而得以彰显。

早些年没有上课录像的技术手段,上完一节课或完成了一天的教学任务后,我都会静下心来,下意识地过一下“电影”。通过“镜头的回放”来进行课后反思:哪些教学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到位,哪些方面需要调整、改进,还有哪些困惑;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的思维是否被激活,学生学得是否轻松愉悦,学生是否真正获得了必要的知识与技能;落实教学目标的具体状况如何,还要采取哪些后续措施……

第五,坚持研究性的阅读,做一个有文化内涵的教育者。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广博的知识储备尤为重要,只有知识积累深厚,才能取之左右而逢其源,才能不断提升自己,成就自我。

我阅读的书目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根据自己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阅读相关的教育理论,如《有效教学》《科学发现者——物理的原理与问题》《人脑是如何学习的》《教育学》《心理学》等,这些书籍成为促进我进步的理论源泉;二是优秀的教育类期刊也一直陪伴在我的案头,了解同行在做什么,思考什么,作为自己实践、探索的“导航仪”;三是经典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开阔我的人文视野,还能丰富我的文化底蕴。

有思考的研究性阅读,不但拓宽了我的生命时空,更开阔了我的教学境界;可以说阅读的习惯给我的物理生涯注入新鲜的元素,使我顺利跨过很多人出现的职业倦怠期。一个教师成功的成长史就是他的读书史,为了成长的需要,我与书成为朋友,养成了坐得下来,静得下心,思得进去的阅读习惯。当然教师的阅读要与思考“齐飞”,没有思考的阅读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教师的阅读要带有研究性质,有理论联系自己工作实际的意识和将别人的方法灵活迁移到自己教学中的融会贯通能力。

用心点亮自己的教育智慧

一线教师拥有大量的教育教学信息,在教学实践中会迸发出更多的火花,比自己平时想的要高明得多。但不及时抓住,这一灵感便会转瞬即逝,昙花一现,再也不会忆起。为了超越自己,探求更高效的教学方法,那就必须善于不失时机地捕捉住这些灵感。

我的体会是要留住思考、灵感与顿悟等,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文字。若能在实践的经验和对问题思考的基础上,找到理论的支撑点,提炼出实用性强的文章,必能把积累的“点”连成经验的“线”,最后铺成文章的“面”,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提升了理论水平,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在实践中理论又得以检验,二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这也是一名学者型教师教育主张的形成过程。如我在教学实践中一直摸索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近年来用文字总结出《有效问题引领学生思维品质》《通过自主深度纠错,提升学生思维品质》《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等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为主线的系列文章。

通过坚持写作,我将自己在物理教学中的点滴想法及时记录,将自己教学的成果经验及时总结并系统梳理,形成自己对教育的独到见解。可以说,是写作激发了我的教育灵感,是写作点亮了我的教育智慧。

原先在进行物理教育教学时,我多是凭借着多年经验的积累,知道哪些知识该采取哪种方式来进行教学,哪些学生该采取什么方式来进行教育,而没有系统思考过为什么要这样做,更没有主动从理论上寻找教育的本源。但通过这些年主持和参与的数十项课题研究,我深刻地感悟到: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因为课题研究具有科学性、严密性,而这种特性有利于教师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从而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趋科学化、系统化;出于课题研究的需求,就会寻找时间阅读大量的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书籍,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更新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这种主动的,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理论学习,必将促使教师在学术素养上的提高。

一个拥有强烈的教育科研意识的教师,一定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和将问题梳理成专题、并且从中提炼出有研究价值课题的能力。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会促使自己有意识地去审视自己日常工作的习惯,对一些真实的经验或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归纳,寻找其中的规律,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手段,最终探寻出更好的解决方法。这些大大促进了教育水平的提高,使我们能够逐步向“智慧型”教师的目标靠近。可以说,把教学与研究有机融合为一体的课题研究,是优秀教师成长为学者型教师的必由之路,也是凝聚分享教育智慧的有效途径。

“名师”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每一座山都有一个坡度,每一种人生都具有一定的高度。在我看来,荣誉的获得是对自身努力的肯定,也是社会赋予了我们更大的责任。当获得荣誉的那一刻,我们便是站在了人生又一个新的起点,为自己赢得更大的成长空间。

由于教学与研究方面的贡献,我于2013年被西安市教育局批准为西安市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015年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陕西省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工作室吸纳了一批优秀的物理教师,其中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13名,他们在长期的实践历练中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渴望成长与发展,急需在专家引领下突破教育的瓶颈期;5位特级教师,他们对课堂教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学理念先进、教学风格独特,通过工作室搭建的平台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还有4名省、市、区级教研员,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研究的经验,对物理教学的宏观把握准确到位,能够在这个团队中发挥科学引领作用;工作室还聘请了3位长期从事中学物理教育、教学方法研究的大学教授为学术导师,从理论层面进行课题研究和教学研究指导。

本着带动、影响、辐射、引领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原则,名师工作室在短时间内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活动,很快成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加油站”,省、市中学物理交流展示的平台,物理研究方向、示范课堂改革的领路人。

我主张团队以课例研究促进整体素质提升,课例研修并不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师听课、集体评课的层面上,而是在借鉴先进理念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实践,形成一整套科学的课例研修体制,不局限于解决教学中的某一具体问题,而是着眼于课例研究主题化、系列化、成果化。

我鼓励大家将课例研究进行深挖和系统整理,将成熟的课例及时推广、交流,即课例研究成果化,以发挥课例研修的最大功效,让工作室成员们修炼的“内功”外显,给成员更大的展示才华的空间。如工作室成员王喜鹏老师通过系统的学习,结合自己的优势,着力于“翻转课堂”的研究,形成了多个成熟的教学设计,多次在陕西省教育厅组织的“名师大篷车”等送教活动中进行展示交流,获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他主持的关于“翻转课堂”的省级课题研究也在积极推进。在团队共同努力下,名师工作室成员正通过卓有成效的课例研修,教学研究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教学风格亦日趋成熟。

我希望把自己掌握的学科领域知识、实践经验传授给更多的物理教师,促进他们教学基本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基本素质的同步提升。在参与送教下乡或者教师培训中,我便通过自己成长历程中的一个个真实的片段来引导青年教师做好职业规划。培训也不仅停留在物理教学层面上,我更注重对物理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教育境界的提升。如在“中学物理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专题培训中,我以自己的成长历程引导教师学会“六个会”——“学会宽容、分享、等待、合作、反思、创新”。指导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应追求三个境界 :职业境界——经师,专业境界——能师,事业境界——人师。一位青年教师在培训后谈道:“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我时常困惑:工作的突破口在哪里?自身专业成长的切入点在哪里?马老师的引领,使我认识到自身问题所在,使我开始为自己的专业进行规划。”

我一直信奉着这样的理念:回馈即收获。我们的名师工作室,还积极投身于社会的教育公益性活动中。为了让广大学生享受免费的优质物理教育资源,在我的统一指导下,工作室的刘小芳、王喜鹏、成依青、吴建锋等老师积极参与“名师讲堂”等公益教学,据不完全统计,工作室成员参与录制的高中物理和高考专题复习课程达五十余节。工作室成员本着对学生负责、奉献社会的初衷,精心准备这些课程,他们在讲解时充分挖掘物理疑难点,通过典型问题生动展示物理本质,难度设置力求面向所有学生,他们录制前精心准备,反复修改润色,力求为广大学生呈现优质的物理课。全身心地付出使他们的在线课程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

工作室和陕西广播电视台联手打造全民实验室中和物理紧密相关的节目。工作室成员从物理角度对大众关注的现象和有趣的实验作出专业分析,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揭示现象背后的物理真谛,如《自制冰激凌》《高空坠物》《冷水煮饺子》《摩擦起电》等二十余期节目,这些节目在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第一新闻》中播出,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王喜鹏、陈艳等老师多次参加省市区送教下乡活动,为偏远地区送去优质的教育和先进理念;谢欣哲、王磊等老师在雾霾肆虐期间贯彻“停课不停学”精神,在西安教育电视台参与直播教学,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

优秀的团队散发的能量永远是1+1>2,我们的名师工作室,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育教学研究、促进群体素质提高方面正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会带领团队,为促进本地区的教育发展贡献绵薄之力,为中学物理教育增添更多生机和活力。

三十余载教育生涯转瞬已逝,而我依然在探究教育真谛的进程中格物致知,在一路成长中享受并分享着教师特有的幸福。

(本文原载于《教师报》2017年12月20日8版名师成长录)

责任编辑:沐光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