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师风采 > 淳化县教育教学研究室党仲强 > 正文
和老师们聊聊古诗教学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作者:​党仲强 2021年04月01日 12:50

今天听了一位新任老师四年级10班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一课,很想把握对古诗教学的想法和思考和老师们作一交流,使我们的老师不再迷茫,孩子们的宝贵时间不在浪费,课堂不再高耗低效。

古诗教学,一般要安排以下教学程序:了解背景、理解诗题、抓住字眼、深悟诗境、熟读成诵、读诗作画六个步骤,而这六个步骤,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项落实。

诗作背景是诗意表达的外因条件,是诗作创作的缘由,只有了解了背景,就懂得了诗作的意义所在。《四时田园杂兴(其十五)》是范成大早年游宦四方,57岁以后,退职闲居苏州石湖,在江南乡村之中渡过了相当长的一段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在这段时间,他写下《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这些诗歌都是范成大自己根据自己生活中所见所闻而创作的,非常的真实流露出来的那种朴素自然的风情,仿佛自己在江南的乡村生活了很久一样。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讲清诗作背景,对于小学生,可以简单的几句话交代清楚,但不能不讲。

诗题就是诗作的文眼,全诗的灵魂。理解诗题就是解诗题,就是要讲清楚题目的含义,使学生明白该诗写什么,了解诗的意思,揭示诗的内涵.例如:《望庐山瀑布》就是遥望庐山上飞流而下的瀑布而发出的感怀。《四时田园杂兴(其十五)》就是田园四季令人兴奋、使人感兴趣的许多事。这样就为读诗解诗注入了兴趣。

抓住字眼,就是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引导断句、标注重读,重点释义解读,帮助理解诗意。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中字词。如《四时田园杂兴(其十五)》中的“肥”、“稀”、“过”、“飞”形象而巧妙的描绘出江南农村夏至时节的自然景色,反映了农人忙碌的耕作生活。只有抓住字眼(重点字)就会轻松自然的知诗意,解诗情。但是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渡发挥(课程标准要求)。

深悟诗境就是孩子们的想象力的培养。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老师要引导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想诗词中的画面。例如:《江上渔者》学习古诗后,请同学们想象在波涛滚滚的江面上,捕鱼人冒着生命危险,打捞鲜美的鲈鱼,使人不由对捕鱼人产生同情与怜悯。再如,教学《稚子弄冰》古诗时,在引导学生从季节入手学习诗文的前提下,还要引导他们想象在寒冷的冬天,古代的孩子们的玩具是什么样的,以及当时孩子们的天真与聪慧。《四时田园杂兴(其十五)》就是要引导孩子们,运用已有的农村生活情境,想象夏至时节的农村闲适而紧张的生活。梅子成熟杏子膨大肥硕,麦子扬花油菜收花,天长日高恬静的天地间,蜻蜓蝴蝶自由飞来飞去的自然情境,给人以幽静闲适的自然之美。

熟读成诵就是要反复的组织诵读。教学中要“读”字当先,明确节凑,要通过范读、自由读、配乐读、对读、齐读等方式,读准字音、节奏、重音、声调、感情等,使学生在读中掌握语感,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逐步熟读成诵,积累迁移,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最后一个就是拓展延伸。在学习此类主题诗的基础上,拓展同类诗。如《四时田园杂兴》其他的诗作,如:“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由此及彼,用学习本诗的方法,自学领悟同类诗的思想意境。同时诗画同源,唐诗最具特色的是“一诗一画”,在拓展学习中,要读诗作画,想象意境,想象画面,完成诗画,进一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当然,我们倡导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三六三”模式,也是古诗教学不可少的环节和模式,它重在主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自主学习的教学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从分发挥交流学习探究提升的作用,是同源同根的。

责任编辑:沐光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