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师风采 > 淳化县教育教学研究室党仲强 > 正文
爱在细微处 教在不言中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作者:党仲强 2018年12月25日 10:59

随机听课,授课教师羞于打断上课环节,随脚拨动了学生掉落在走道的文具盒和洒落的笔、橡皮,若无其事的继续他的教学。笔者认为,看似无意的举动,貌似完美的课堂教学,却失去了一次良好的育人机会和爱的传递,错过了一次难得的情感交流与相互信任,丢失了难得的育人生成,令人遗憾!

在古代汉语中,“教”和“育”是分开的,所谓“教”指的是“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则是指“养子使之作善也”。从义理上分析,“教”所强调的是技术、技艺的获得,所指向的物质世界,“育”所注重的是价值引导、心智的启迪、精神的架构,所指向的是意义世界。教育家竺可桢说过:教者,传授知识也;育者,培养思想品德也。教中有育,育中有教。也就是说:既教书又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更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因此,教师职业的本质特性就是影响人的心灵,提升人的道德境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但要给学生传授学科知识和技能,即教会学生学习新知,又要不失时机地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学中突发问题的处理,是反映了教师育人能力和水平,恰如其分的无痕处理,潜藏着教师的个人素养、人格魅力,它具有很强的榜样示范性,是有效沟通师生情感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学记》曾经指出:“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魏巍的《我的老师》这篇文章,大家一定很熟悉的。他以一个儿童的眼光和心理,回忆了儿时在温柔慈爱的蔡芸芝老师身边发生的几件事,表达了对老师深切的热爱、崇敬和感激之情,凸显了蔡老师的人格魅力。孩子对老师的依恋,是一种纯真的爱。教鞭轻敲石头、男扮女装演戏、第一次吃蜂蜜、教我们读诗和梦中寻师,一桩桩,一件件,都传递着老师的爱和榜样的力量。才使得作者在心灵深处留下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发出了“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呼唤!

教育是情感交流,核心是育人。有时候为了追求形式美忘记了本真,断臂维纳斯虽残缺却永恒。老师工作在任何时候都要将育人放在第一位,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主要是培养儿童的德性。一位优秀的教师,绝不是简单的“教书匠”和传授知识的“工具”,他是知识的传输者,是学生生活的导师,是学生道德的领路人。

笔者曾经和一位名师交流,谈及她在几十年的教书生涯中,孩子们对她的称呼变化。她说:刚参加工作时叫我“金阿姨”,后来叫“金妈”,现在叫“金奶奶”。称呼的变化,无不传递着师生之间的爱,表达着相互信任,这种母子之间的深厚感情,亲人般的无缝交流,时时处处传递着爱的教育。这种爱不是高擎“师道尊严”的产物,是“爱的教育”的结晶,是生活中无微不至的关怀,是学习中的循循善诱,是和风细雨般的呵护培养,更是教学活动中不失时机地教育生成。我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如若这位老师能悄悄帮这个同学捡起掉落的文具盒和文具,投去一脸笑容,送上一个温暖的抚摸,孩子会顿生敬意,暗涨爱心,听课学习会更加努力!岂不德智双收!

责任编辑:陈栋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