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教育教学 > 2012年7-8期 > 正文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作者:陕西师范大学 西安市第三十八中 付琦琦 朱 磊  佟 静 2012年09月03日 08:55

受陕西省教育厅的委托,“陕西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项目组对我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通过问卷与访谈的形式进行了调研,对我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陕西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调研结果

本次调研,覆盖陕北、陕南、渭南、宝鸡、西安等主要地市,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完全中学,以公办学校为主,兼顾少量集体办、民办或其他的办学形式,学校所在地既有中心城市,也有县城、乡镇及农村。

1.基本情况

参与调研的教师中,大专和本科学历占绝大多数,尤其是年轻教师,几乎全部是本科以上学历,个别还具有硕士学位。但是农村地区中小学的教师的大专以上学历水平相对城市要低将近16%,也说明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仍然需要提高。同时,研究生比例只有1%,也说明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中高学历教师依然很少。

学历教育来源师范类占主体,说明我省中小学教师的主要来源依然是师范院校,来源相对比较单一,而且绝大多数来源于本省师范类院校。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职称结构相对合理,但由于受到岗位设置的影响,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依然不足。

2.专业程度

我省中小学教师所教课程和学历教育所学专业一致性情况较好,达到95.8%,说明专业出身的教师比例令人满意。但这一比例也随年龄分布和学校地区分布不同而有差异。中小学教师对所教课程知识掌握的程度较好,比较系统和很系统的比例将近98%,当然,由于参与者自身的认识存在误差,但总体情况比较好。教师认为自己最欠缺的知识是交叉学科知识、教育评价知识、教育科研知识和学科前沿知识的提高需求也较为迫切。教师们在工作岗位中,教育教学技能和合作能力有显著提高,工作责任心、教育科研能力、计算机能力也有一定提高,但学科专业知识的进步相对比例较低。教师自觉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和教育科研能力的愿望比较迫切。教师自愿参加学科教研的比例将近80%,教师自愿参加课题研究的比例高于自愿参加学科教研的比例,教师普遍认为,教科研活动对于专业成长很有帮助,随着从教的不断进行,实践经验的不断增强,理论学习的进一步深入,自己的专业发展状态也在不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平稳地上升。

3.个人发展

教师普遍会按照课改的要求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整,也会根据其他要求或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教师认为,专家指导的培训形式最受欢迎,毕竟专家理论和经验都很丰富,也更加具有指导性。教师能够按照教学的效果对自己的日常教学进行反思和调整,尤其是学期或者学年末,基本上都会有总结,来总结自己的得失。基本都参加过不同类型的培训,但是普遍反映针对性差且效果不好。

二、陕西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培训投入,使我省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得到了明显提高。但是,从调查情况看,陕西省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1.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有待深化

课改虽然极大地深化了对教师专业的认识,但从当前实践情况看,仍然存在多方面的认识局限。主要表现: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重教师专业知识素养与能力素养,轻教师专业情意素养;重语数外理化生等大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轻小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重外在强制性推动,轻教师自我主动性发展等。

2.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仍存在地区分布上的结构性不均衡,专业素质整体发展不均衡

我省中小学教师中,尽管本科毕业的教师所占比例最高,但是在农村学校和小学教师中依然还有相当比例的中专毕业生甚至高中毕业生。在职称方面也反映出地区分布上的差距,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水平以及职称比例呈现出地区分布上的不均衡状况。随着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以及人才流动政策的宽松,如无有效措施,教师队伍优秀人才分布上的结构性不均衡会日益严重。教师专业素质、教学技能和专业发展状况存在较为显著的城乡差异,乡镇、农村教师明显较弱。

目前,师范院校依然是我省中小学教师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培养理念等的不足,中小学教师职前专业准备的教育培训尚不完全到位,尤其是对教育实践技能的关注较弱。在师范类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教材教法、教学实习、教学技能和教育技术都有不同程度的开设,但是教育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培训明显不足。现行的由教育学原理、心理学等课程构成的专业准备内容,需要在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给予重新思考。

3.教师激励机制亟需强化,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多数教师仍然是依靠外在强制性力量被动地走向专业发展道路的。不管是培训、课题研究、岗位实践或反思,都明显地表现出外在的强制性,甚至教师的自我反思也是在外在要求之下才进行的。

新一轮课程改革涉及教育观念、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评价体系等全方位的改革,对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与升学考试率的压力混合在一起,是目前中小学教师比较普遍的困惑,也是他们专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全省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以行政为导向的继续教育的依赖程度偏高,自我发展的意识不足,能力还不够强。目前我省教师待遇偏低,这种状况遏制了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教师的工资虽然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和其他省市、其他行业人员的工资、待遇相比,远不能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中。较低的职业待遇一方面使优秀的教师外流,或跳槽到其他行业,或流向条件较好的学校和地区。另一方面使在岗的教师难以安心于本职工作,或得过且过,或兼职其他工作,很难谈得上教师的专业发展。

4.各类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亟待提高

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多样化发展,但培训实效性和针对性仍然存在较大问题。提高各类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促使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第一大问题。

以行政为导向的继续教育模式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能真正满足教师的期望,培训的模式、内容、方法、效能等有待于改善和提高。教育主管部门近年来加大了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关注和投入,但是更多的还是行政为导向的。教师们普遍认为目前所参加的继续教育培训,对他们教育教学和参加新课程改革能力的提高等专业发展的支持还不能很到位,培训的内容应该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发展水平的培训对象的需求进行设计;培训的模式和方法还比较单一,应该采取灵活多样、注重实际操作的做法;培训质量和效能还有待于提高,应该重视培训质量反馈和效能跟踪。

培训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培训方式滞后。培训时间安排不尽合理。培训管理存在一定程度的形式化。教师期待能够提升实效性和针对性的培训。教师认为不管是培训内容还是培训形式都应该有较大的转变,但不管是培训内容的改革,还是培训形式的创新,都更应该确保培训活动本身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5.公办学校临聘教师与民办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重视

本次调研也涉及部分公办学校临聘教师与民办学校教师,他们是陕西省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为陕西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而且对今后陕西教育发展仍然十分重要。但他们普遍感受到经济压力与工作压力,他们的出路与前途并不明确。更多的时候,由于学校的临聘心理和教师本身打工者的心理双重影响,导致对这些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很大程度上无人关心,他们往往在继续教育方面成为被遗忘的人群。

6.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突出

近年来由于陕西省不断加大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农村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及其专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外部保障措施的不尽完善以及农村教师的自身素质,农村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仍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束缚着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从而制约农村教育的发展。

三、陕西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正确认识及政策建议

1.树立科学的教师专业发展观

要认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定义,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内涵,从而更好地推进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从科学发展观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入手来研究。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它活动的实现主体是学生。离开学生,教师这个职业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是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围绕着学生的发展来进行,以实现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职业特性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障。

教师要不断分析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改进教学行为,“教然后知困,学而后知不足”。要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改善教学理念。要完善自己的学习取向,发展适宜于自己的学习和思考的方式。要综合不同的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途径,适时调整自己的专业发展。做到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相结合,互相适应、互相调整、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教师要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专业发展,需要具备正确的专业发展意识、培养持续的学习能力、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为基础。

2.加强制度建设,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指导,提高教师的专业自我发展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远工作。为适应课改的新变化,推进教师专业化的新发展,建议由省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研究制订《陕西省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以明确陕西省教师专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思路与行动策略。

目前,继续教育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主要依赖的途径,也是教育主管部门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给予支持的主要模式。有关部门应该根据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变化以及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情况,继续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以保障政府资源能够更好地发挥成效。配套和完善教师准入机制和淘汰机制,使继续教育制度目标更明确、更集中、更易实施。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层级评估体系,把参加继续教育的过程纳入评估范畴,与职称、职务的提升,业绩考核,福利待遇等挂钩。在制度层面确保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渠道之一。 应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制,促使教师培训管理由学时管理向学分管理转变。

要以完善评价制度为重点,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建设。当前教师评价制度有很多局限,如评价形式化,评价内容片面、单一,评价频度太大等等。突破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首先要改变教师专业评价理念,在充分尊重教师专业自主权,大力发展新课改提倡的发展性评价,减少各种各样的竞争性终结性评价;其次,要组织专门力量,结合新课改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研究提出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新标准;第三,要改变单一的行政评价,扩大教师专业组织的自主性评价。

要建立开放型的培训体系,需要吸收有实力的各类培训机构参与教师继续教育,但是,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教师培训需要,研究制订教师培训机构的准入制度,明确参与教师培训机构的资 格、进入条件、评估办法等。

对于工作在一线的基层教师,首先要加强对其专业发展问题的指导,帮助教师们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其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一是要设立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目标,并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估机制,对教师在各个职业成长阶段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和评估标准,使专业发展真正成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组成部分。二是要建立导师制,加强专业发展的指导,为教师的成长和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最职业化的、有效的支持,确保教师在一生的工作中能够不断地适应形势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提升自己的执业技术层次,带来专业上的进步和发展。三是提高教师个体的自我发展能力。专业发展是教师自己的职业要求,不管外界如何创造条件予以支持,最终还是必须通过教师自己的内化才能够实现。应该鼓励教师更多地关注和了解当前国际上教师专业发展的观念和方法,帮助他们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主体意识和主动发展的观念,掌握教师自我发展的方法、途径,有意识地培养自我发展能力,学会学习,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实现专业的自我发展。

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环境,扩大专业自主权,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积极性,关键在学校治理结构变革。扩大教师专业自主权,既需要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向学校放权,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促使校长向教师放权。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微观领域的教育教学权已下放给学校,但高度集中在校长手中。要促使校长向教师放权,关键点在改变学校治理结构,促使校长角色转变。也就要促使校长由当前决策者和执行者高度统一的角色向执行者的角色转变。要将决策者的角色分离出来,通过教代会、理事会等组织机构,承担学校发展决策权力,进而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又相互协调的新型的学校治理结构。

3.加强环境建设,改善教师条件环境,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加强中小学硬件建设,一是资源和设备,如现代教育技术所要求的多媒体、音像材料、培训教材、学科专业书刊等,鼓励教师利用多种资源和手段。在投入和政策上更加注重乡镇和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有效强化低学历教师和老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二是校园网建设,促进更大范围内的信息化,特别是“校校通”的建设。加强信息化队伍的建设,扩大校园网的使用效率,将校务管理、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三者有效整合。尽快制订校园网建设的规范。

农村教育的投入不足,教育经费缺乏,部分学校又存在历史欠债问题,直接影响到学校硬件和其他相关的建设,从而使实现教师专业化所需的条件受到限制。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教育经费政策,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切实提升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完备教育教学的软硬件设施,同时应从实际出发进一步调整城乡教育投入的比例,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的比例份额,保证农村学校教育经费来源的稳定,增大教师教育经费的直接投入,改善教师的工资与待遇,帮助农村教师支付接受继续教育的费用等措施来有效保证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

4.提升教师的入职资质和学历层次,完善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模式

《教师法》对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资格、学历层次都有明确的要求,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格把关。从进口上提高要求,严格审核。确保学历、专业符合要求,吸引硕士甚至博士层次的人才到中小学任教。增加考核内容,对理论知识、教学能力、基本素养等进行考核,以切实把好进人关。

完善中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模式,应该解决好由谁培养、培养标准、培养过程这三个基本问题。坚持以高师院校为主体、允许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参与的中小学教师培养原则。

高师院校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已积累了中小学教师培养的丰富经验,形成了系统化的运作模式,在教师培养的效能方面占有明显优势。教师职前教育必须凸显高等教育的普遍性和教师培养的特殊性,任何一所高校,唯有具备相应的师资条件、设备条件、实践条件,才可以从事教师职前教育工作。教育主管部门要和高师院校进行沟通与协作,对其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进行规划和引导,通过财政手段及定期评估,促进高师院校由规模效应向质量效应转变,实现其准确定位,彰显教师教育特色。对实施教师教育的综合性大学要从办学指导思想、基本理念、办学条件、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坚持教师教育行为的准入条件。

要结合实际,建立统一的教师培养标准,规范不同培养主体的相关行为。(1)必须达到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具有的情感、知识、技能的基本要求。(2)必须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3)必须初步具备研究者的意识和能力。(4)必须形成服务者的基本认知。

要加强高师院校教育、技能、实践等类课程的内容,教育类课程是教师教育有别于其他专业教育的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与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校与班级管理、教育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及教育、中外教育史、学科教学论等。技能类课程是培养师范专业学生从教技能课程的总称,主要包括教学设计与策略、某学科名师教学思想与方法介绍、教师口语、大学写作、教师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等。实践课程,主要包括社会实践、专业实践、毕业论文三个板块。专业实践是实践课程的主体构成部分,主要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教育实习时间建议控制在十二周左右,时间过少难以达到目的,时间过长则必然减少其他课程课时,最终降低培养规格。毕业论文是我国本科院校普遍实施的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的一种手段,有助于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对师范专业学生必须强化毕业论文要求,要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形成严谨务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熟悉论文写作的格式规范,进一步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应注意本科层次学生的毕业论文不宜在学术创新程度方面提出较高要求,要提倡实证研究、案例研究和叙事研究。

5.普及教师培训,提高培训效果

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研制工作,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充分发挥省教科所多学科整合优势,研究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的素养标准、培训课程标准、教师入职标准、教师分段考核标准等,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梯”,规划教师专业发展的合理路径。

加强对各地区、各层次教师培训的业务协调与指导。规范教师培训机构设置,加强培训机构评估,以培训机构的规范化发展促使教师培训的规范化发展,以高水平的教师培训促使教师专业的高水平发展。

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引进和利用国内外优秀教育资源,形成开放的教师专业成长体系。加强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及国内其他名校的合作,在课程建设、人员培训、项目规划、活动策划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深度合作,引进和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开放性教师专业成长体系。逐步开展教师境外培训,选拔优秀教师出国培训进修,开阔视野,提高素养。

合理组织各类活动,建设教师团队。鼓励学校及各级教研科研部门经常组织各类经验交流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教师论坛,设立名教师工作室,吸引国内外知名专家支持;鼓励教师建立个人教育教学网站、博客等,拓宽交流与沟通平台;加强学科组建设,将学科建设成为教师彼此交流与沟通教育教学经验,探讨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学习型组织、研究型组织。通过有主题、有组织的教师活动与团队建设,营造良好的自主发展氛围。

以规范和创新培训模式为重点,切实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制订教师进修计划时,应该根据不同类型教师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具有层次性的培训支持,即便是同样的需求内容,对于不同的教师来说需求的程度和需求的内容也是存在差异的。标准化培训无法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反而容易造成政策在实践中得不到落实。通识性的教育与科研能力培训对于培养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都有深远的意义,能够支撑教师更高层次的可持续专业发展。因此,对其有必要给予更多的重视,更进一步加以推广,并精心组织内容形式,使其取得更好的成效。

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拓展师德建设的途径,开展经常性、全方位的以师德为主题的活动,积极倡导“敬业爱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使教师成为精神生活的创造者。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的水平。加强对教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建立教师全员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制,以促使教师在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健全自己的人格。

重视教师培训的差异,在分段培训基础上大力推进分层分类培训,努力创新培训组织模式。建议教师培训组织方式在分段基础上推进分层分类培训。也就是说,首先按小学与中学分开,在分段基础上,按学科组织培训,在学科培训中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需求。规范和加强校本培训、校外培训和网络培训,推进研修合一,促使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形成适应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特点的课程模块;加强对培训者的培训;合理安排培训时间;改革培训课程,创新学习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师知识更新能力,加大帮扶的力度和效果;继续推进教师教学反思活动。

6.重视公办学校外聘教师和民办学校教师

公办学校外聘教师和民办学校教师是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为陕西基础教育作出了贡献。但他们普遍感受到经济压力与工作压力,出路与前途并不明确。他们也需要专业发展和素质提升,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在制订政策和规划时,也要重视这一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保护并用好这一部分教师,也是维持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