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教育教学 > 2013年7-8期(合刊) > 正文
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提问的设置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作者: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徐杨中学 高 琦 2013年10月14日 18:40

课堂提问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普遍采用的重要方法,是实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技巧与质量。现在就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提问中忽视的问题及对策,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提问中常出现的一些误区

1.提问动机呈现错误性,指向缺乏针对性。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课堂提问竟然和变相体罚结了缘,出现了所谓的惩罚性提问。比如发现某一学生精力分散,心不在焉,突然发问,借机整治。久而久之使学生视老师提问为畏途。教学中的提问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越有针对性的问题才越有效果,才能真正起到引导各种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各得其所”的释疑解惑。一些教师由于课前没有精心钻研教材,上起课来,经常信口开河,为提问而提问。反之,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又过于深奥,学生不知从何答起,课堂易冷场,这样是很难起到诊断各种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作用的。

2.提问无视学生主体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已是不争的事实。但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往往过于注重教学过程的“预设”,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我们听课的过程中很少见到学生提出过什么问题,而只见到老师连珠炮似的发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试想,一个只会回答别人问题的人能有自己的创见吗?由此上升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创新进步从何谈起。在课堂问题内容的设置上,有些教师难易标准把握不准确。如果提问的内容过易,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尽管表面上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像课堂非常活跃,实质上这样的课没有内涵、没有深度,是对学生的极端不负责,哗众取宠而已。相反,如果内容设置过难的话,使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二、思想政治课提问走出误区的策略

1.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谋篇布局。

每篇教材都有一个内在联系,先讲哪个问题,再讲哪个问题,这是教材的纲要,教材编纂者不可能把不相关的问题绑在一起。我们的设问就应该在这样的关键处下功夫,用几句简明扼要的话来加以概括,否则,就会人为地肢解教材内容,不利于学生掌握, 那也只能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维系,这是一种既费力又不讨好的事情,也是大家难以接受的一个事实。

2.设问要掌握火候,要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设问。

设问要注意恰到好处,在课堂教学中切忌滥设问、乱设问。有些教师错误的认为设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于是凡事都想设置问题,左一个为什么、右一个为什么问得学生瞠目结舌。笔者以为这种做法不可取,根本达不到学生去思索、去探求新知识的目的,问得多了反而会扰乱学生的学习心境,从而诱发学生的厌烦情绪,甚至产生心理对抗。

3.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做到面向全体提问。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不要眼里只有部分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这些都要求教师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让水平高的学生回答难度大些的问题,让水平低的同学回答难度小些的问题。即使同一问题,让不同学生回答,认识有深有浅,分析不同,也可集思广益。这样,每一个学生均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思维不断拓展,而且还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教师要把握时机,重在提问实效性。

教师提问要注意把握时机,问得过早,学生没有知识准备,无法进入状态,很难答得上来;问得过晚,则又显得是明日黄花”。在这两种情境下,提问都难起到释疑解惑、启智激趣的作用。问题提出后,适当地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以达到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学生答完问题后再稍停数秒,往往可以引出该生或他人更完整确切的补充。

课堂教学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机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设置思维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直接影响。《论语》中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是用问答形式进行的。孔子的弟子颜渊对自己老师的提问引导很称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我也正是在教学过程中感到提问对教学目的完成的重要作用,故将对课堂提问的一些粗浅认识总结如上,有待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的研究和提高。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