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教育教学 > 2014年6期 > 正文
如何利用品社课 培养小学生的国际视野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作者: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城关镇中心学校 付贤荣 2014年07月14日 10:2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的发展,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标准也日益国际化,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需求正在推动教育的变革,而这种变革也体现在小学阶段。随着学生越来越多的接触到互联网,甚至有的学生已随家长到国外旅游,他们视野已经关注到外面的世界,学生视野的国际化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利用品社课从小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一、建立“瞭望窗”,丰富学生学习资料

《品德与社会》的国际话题教学内容零散,知识容量少,不利于学生扩大视野。教师想要上好这类课程,搜集大量的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在品社课教学实践中,我发觉一部分学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常常借助互联网和课外书籍了解。于是,我想能不能让学生也参与到资料的搜集呢?我组织了一个课外兴趣小组,在教室的一角建立了“瞭望窗”。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每讲到了新的一章,就先确定搜集的目标和范围,然后组织学生将搜集的资料张贴在“瞭望窗”,让学生去阅读和交流。有这样一群活跃的“国际问题小专家”,全班学生喜欢上国际课的兴趣大大增加。

二、利用媒体教学,让教学内容“活”起来

新课程标准: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对于国际话题的教学,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和各种教学资源平台,整合多媒体资源,让原本无声的文字教材变得丰富多彩。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金字塔下留个影”。我们可以用课件来展示不同角度金字塔的立体外形,用声音来解说金字塔的修建历史和意义,通过视频再现几千年前埃及人如何将10吨的巨石从千里之外搬到金字塔的顶部,使课堂活灵活现,生动有趣。

三、精心设计问题,在讨论中开拓学生视野

一节好的《品德与社会》课,离不开讨论。讨论的魅力在于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在教学国际话题的内容时,也需要给学生留足够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尽情的讨论和辩论,让他们幼稚的想法通过辩论逐渐成熟和丰满起来,也通过辩论,从他人口中了解到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在我们的比较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品社教学,学生关注程度只有10分钟左右,以讨论为主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持久性大幅提升。后来,随着讨论话题的深入,会激发越来越多学生的兴趣,课堂也变得生机勃勃。因此,品社课也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大胆讨论。《品德和社会》老师应该精心设置问题,提高话题的引导能力,通过话题持久和深入的开展,把学生引入一个更广阔、更神奇的未知世界中,激发他们的兴趣。

四、立足本位,注重道德价值观的渗透

道德价值观的培养是品德课的灵魂。许多教师为了吸引学生,把品社课上成了故事课,甚至语文课,强调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忽视道德价值观的渗透。国际视野的课程也需要国际多元价值观的认识和培养,做到与教学内容相互渗透,无缝对接。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我们互通有无”中,有一个话题是“走向世界的中国大蒜”,介绍了我国大蒜走向美国的过程,读了后学生们都觉得很兴奋。通过模型,我还详细介绍了我国钢铁、电力等指标的占有量,学生都深刻地领会到祖国确实强大了。但是,正当同学们热议时,我却给他们泼了冷水,我谈到中国商品质量的低下和中国游客的不文明现象。于是,我讲到了诚信,“诚信是立身之本”,讲到了尊重、和平共处和契约精神,讲到了国家的形象需要我们共同维护,需要我们每个人从小播下诚信、文明的种子。同学们听得很认真,讲完后,教室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教学《品德与社会》课既是一门道德价值观的塑形课,也是推开国门,走向世界的启智课,教师要深入挖掘品社课的内涵,让品社课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健康成长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