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教育教学 > 2015年1-2期(合刊) > 正文
创设情境,设计问题,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作者: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果子市小学 刘  娟 2015年04月13日 11:23

《数学课程标准》增加了过程性目标要求,让学生通过经历、感受、体会、探索等一系列手段获取知识,理解和掌握知识,其核心就在于学生自主学习,在这一新理念的指导下,我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着重在“创设情境,设计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操作中自主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参与、借助实际操作启动思维,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从而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例如,在教学“认物体”这部分内容时,我一改往日老师在讲台上做实验,学生观察得结论的做法,而是给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了不同的物体。第一次,让孩子们玩“堆一堆”。分别堆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体,从而在操作中,得出球体最难堆,长方体、正方体最易堆。第二次,我请孩子们玩“滚一滚”,分别滚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体,从而在操作活动中得出,球体滚的最快;正方体、长方体不易滚;圆柱体只有在横着时才能滚动。第三次,我请每一组孩子观察自己小组的情境图,找出错误,并予以改正,孩子们正因为有了动手操作的实际经验,很快找出了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这样,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并及时地用“情境图”给予巩固,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运用到了实践中。尽管在教学准备时,费了时,费了力,但实践证明,学生掌握得比较快,而且学习兴趣很高。

在“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中,我的教学体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清楚明白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兴趣,在其兴趣,创设情境,从而真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紧扣课题,创设情境。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与课题紧密结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且浪费了教学时间。

3.创设情境,应是学生所熟知的。这样,学生往往参与性高。反之,学生就会弄不清要做什么,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4.创设情境,要准备一些与之配套的教学用具,增加情境的真实性,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在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统计”的实际意义,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调查同学么喜欢吃那种水果,喜欢吃奶糖还是水果糖,喜欢吃瓜子还是花生,制成统计表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得出结论,以便在庆祝元旦时,有选择性地购买食品,不至于浪费或买少了。这一做法,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的可亲、可近、可用,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通过数学实践,我觉得设计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设计问题,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亲身去体验数学,并在自己身边的数学活动中,不断寻找和探索数学规律。

2.设计问题,要有一定针对性。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点或重点设计问题,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设计问题,形式要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教学活动产生浓厚兴趣,以便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

以上所述,是我的一些教学体会。总之,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成功学习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才是数学教师的责任所在。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