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教育教学 > 2018年3期 > 正文
潜心细读,以心会文——谈初中阶段的细读文本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作者:王文文 甘肃省天水市罗玉中学 2018年07月09日 09:38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而文本解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这样能够让学生对文本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一、细读提示,整体把握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在每一篇课文的开始都有一段提示语,这些提示语对文本内容进行简单的概括,同时也能让学生对文本的情感有初步的把握,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以及方向等,而教师引导学生细读提示语,就能为学生深度解读文本奠定基础,让学生快速掌握文本精髓。

例如:在教学《智取生辰纲》这篇课文时,教师就抓住文本的提示语引导学生进行细读,引导学生探究文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在这篇课文学习之前,我们先关注一下文章的提示语,请大家认真阅读,看一看你从中能发现什么?”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将关注点放到了提示语上,经过大家的阅读,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老师,通过阅读提示语,我发现了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有两个,一个是想夺取生辰纲的吴用,还有一个是力保生辰纲的杨志。那么,最终结局是怎样的呢?他们两个谁赢了?他们各自使用了什么样的招数来斗智斗勇呢?”学生们通过细读提示语,提出的疑问也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于是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学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高效阅读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教学示例中,教师抓住文本中特有的提示语让学生进行细读,鼓励学生通过细读提示,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学生自主质疑的过程,就是明确学习方向以及重点的过程,让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文本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细读用语,对比品味

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咀嚼品味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解读文本内容,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要通过对比品评的方法让学生对文本用语进行细细品味,让学生在品评中获得自己的体验。

例如:在教学《使至塞上》古诗时,教师就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词语品味,让学生在细品用语的时候体会这首诗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这首诗的特点是集叙事、写景于一体,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更是千古名句,而教师就抓住这样的两句诗让学生进行体会:“同学们,这两句诗千古流传,其中的语言值得我们品味。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两句诗进行改写,也许有另外的韵味呢?你能试着改一改,然后和原句进行比较,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吗?”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们大胆改写。有的学生写成“沙漠烽烟起,黄河夕阳下”,然后进行对比品评,最后得到这样的结论——改动之后,景色没有改变,但是情感却不够丰富,没有原文的意境之美了。

这样,通过改写、对比、品评的过程,让学生对文本用语进行细细品味。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文本中的精妙用语以及情感蕴含有深刻的体会,实现了高效阅读的目标。

三、细读矛盾,深化认识

要通过细读文本的过程,实现深入解读文本的目标,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关键点进行深入品味。例如:在一些经典文本中,作者会精心设计一些矛盾点,这就是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深化学生认识的切入点,而教师抓住这样的矛盾点引导学生细读,就能帮助学生走进文本深处体会文本中的深刻内涵,获得正确的感知。

例如:在教学《孔乙己》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抓住文本中的矛盾点进行深入品味,最终升华学生的认识,让学生的感受更加深刻。在这篇课文的结束部分有这样的一句话——孔乙己大约的确是死了,在学生们读到这句话的时候,都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老师,这句话是不是有错误啊?‘大约’说明作者不确定,但‘的确’又是肯定的意思,这样的两个词语怎么能出现在一句话中呢?”这样的疑问正是教师希望学生关注到的,于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其实,这样的句子看似矛盾,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你能从中体会到作者的精心设计吗?”这样就将学生的思维引至文本深处,大家经过深刻思考,认识到这样的表达更能突出孔乙己的悲剧色彩。

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细读文本是深度解读的关键。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从各个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品味咀嚼,潜心细读,以心会文,让学生获得不一样的体验。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