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教育教学 > 2018年7-8期 > 正文
批判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渗透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作者:郭 金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杨峪河镇柏朵山小学 2018年09月14日 16:37

一、学会质疑、不断反思是语文学科育人的归宿

批判性思维是新时代践行素质教育延伸的产物,是新时期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的基础。批判性思维的目的是学生在文本学习中求真务实,具备独立精神,不迷信老师的权威,不随波逐流。反思与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反思是将思维作为思维的研究分析对象,是从联系中把握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学生只有学会反思才会质疑,在质疑的前提下自觉地去追本溯源,探究文本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正如伟大的哲学家罗素所说:“能够使学生不盲信,教育就成功了。”学生不盲信,不是要求学生不信任,而是对老师的理解和分析可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或者补充;更不是打倒权威,而是在深悟权威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文本,拓宽文本研究的思路。

学生如果没有批判性思维就会失去真正的自我,缺失自我反思、自我创新、自我超越的能力,何谈素质教育和创新。语文学习中每一个学生无论是禀赋,还是文学素养、自主学习能力等都存在较大差异,不可能在阅读文本之后得出相同的结论。学生间存在差异,所以每个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带有自己的主观臆断,所以我们必须坚持批判性思维,有取有舍。而语文教学中渗透批判性思维的目的是引领学生浪里淘沙,获取真金,体验知识筛选与甄别的艰辛,享受求真择优的无限乐趣。批判性思维的根本价值在于知识信念,在于学生的深度认识和理解,开发学生的智商和情商,使学生成为一个会思考、能辨别、精神与意志独立的人。

二、批判性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建构主义鼻祖皮亚杰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学习伙伴及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可见,建构主义理论将学习的落脚点赋予学习的主体,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学习,如何进行学习。

文本深度学习之后形成论证的评估与论证的建构是逻辑推理的实践性应用,逻辑推理过程与语文文本学习无缝衔接和融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在学习新知时有所取舍,积极增添新内容,使抽象、空洞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框架,实现新知的迁移和运用。譬如:教学《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时,我由世界上无数普通的门延伸到本课主题,告诉学生阅读与求知实际上是浏览新事物,探求未知天地的旅程。大千世界有无数紧关的门,打开一扇正确的门,你的人生会色彩斑斓,但打开一扇邪恶的门,将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无穷的痛苦和灾难。我以此为契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学会批判性学习文本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真切明白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由普通之门谈起,引申到知识之门,再顺理成章点明知识之门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影响,鼓励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用知识武装自己,使自己由修养浅薄的野蛮人转变为情感丰富、谈吐文明高雅、行为合法规范的现代文明人。可见,批判性思维并不要求学生一味地献媚,而是引领学生掌握阅读文本的基本方法与技巧,用勤奋的双手拥抱自己不朽的人生。

三、批判性思维助推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形成

批判性思维的灵魂是人类理性思考,人类只有不断探索和思考,才能将思维本身作为思考的对象、实践的理论来源。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具备最基本的素养和语言文本解读技能,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语言文本在具体的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应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使学生稚嫩的生命得到滋养和呵护,体验社会生活充实性与意义性,感触新时代社会变迁给每一个人所带来的满足与快乐,深悟活着就是为了改变生命尺度的深邃内涵。2017年语文教材重新改版,增添了大量价值导向明晰的语文经典,这些经典篇目语言文字优美,价值取向明确,有助于拒绝社会阅读平庸化。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启蒙时期,将批判性思维合理有效地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教学理念与教育手段的历史性变迁和理性思维的深度升华。语文课堂教学引入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增强学生反思与质疑能力,提高学生逻辑分析能力,助推学生批判性阅读。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