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教育教学 > 2018年7-8期 > 正文
渗透共赢思想 催生数学思维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作者:马海滨 浙江省温岭市横湖小学 2018年09月17日 16:06

当下的数学课堂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活动往往会造成班级学生的两极分化。的确,在教学中运用这些策略有利也有弊。数学学习既需自主,也需合作,更需催生和共赢。共赢思想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思想,它突出“共”和“赢”,是全体进步,共同发展,这与《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 “全面性”“发展性”理念相一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尤其需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联系、整合、比较、竞争等途径去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领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促使学生的思维在主动探索中得到催生,其独特的解题思路就会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凝练成自己的思想,达到共赢。

一、提问启发,开启智慧

在课堂教学中,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学生就会主动去探索新知,去思考数学问题,从而产生独到的见解。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提问,诱导学生各抒己见,然后通过争辩,调动学生思维,再经过集体分析得到验证,催生思维,达到共赢。

1.启发式提问。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的巩固练习中有一道关于豆豆买邮票的题。豆豆:阿姨,我买一张邮票。阿姨:一张邮票的价钱是8角。豆豆:在人民币中,有1角、2角、5角,就是没有8角,怎么办呢?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同一种面值的人民币怎么付?用两种面值的人民币又怎么付?三种呢?这种开启式的提问犹如石子投入平静的湖水,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在老师的催生下,学生的智慧不断被开启,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引发学生自主思考。

2.探究式提问。

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老师可以用探究式提问来催生思维,教师让同桌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并提问:超市里有14本书,卖出9本,还剩几本?通过简单的提问和情境创设,启发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探求计算方法。有的用小棒数,得出14-9=5;有的把14分成10和4,先算10-9=1,再算1+4=5;有的把9分成4和5,先算14-4=10,再算10-5=5;有的先算14-10=4,再算4+1=5;有的想9 +( )=14,因为9+5=14,所以14-9=5。这样,每个学生都在动脑筋,并尝试发现了方法的多种多样,再进行交流探讨,人人都获得了成功。在课堂教学中,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有效的提问能催生学生的思维,使思维达到应有的深度和高度,从而实现共同发展。

二、联系整合,催生思维

催生学生的数学思想,就要从整体出发。而数学的思想方法,蕴含在知识体系之中,靠师生在教学中去发掘。在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应用时、各门学科整合时、新旧知识衔接时、教学过程过渡时、问题思考转折时、归纳结论总结时,老师要精心组织学生去主动联系和整合,让知识的形成互联成网,促使学生的思维在联系中催生,在整合中提炼,在思考中共赢。

1.教学设计要顾及新旧知识的整合性。

例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中,老师在教学前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哪些共同点和区别?哪些是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这样不仅唤起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学生从整体把握局部,而且他们会在老师的巧妙催生下产生许许多多富有创意的想法。在课尾,老师还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你能说说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应该怎样计算吗?这样的提问促使学生从知识的脉络中找出思维的出路。通过课前与课尾的情境教学,学生会自觉地将“整数除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作为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来整体思考,让学生体会到转化数学思想在计算教学中的运用。老师再将这些思想方法适时加以提炼,提升学生的认识与共识,引导学生梳理总结,从而催生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自己的思维风格,达到共赢的目标。

2.练习设计要顾及不同学科的整合性。

例如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可以出示这样一首古诗:“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问题:“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几分之几?这样的练习新颖独特,既让学生品味了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又拓宽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视野,让学生在学科整合中陶冶情操,实现共赢。

三、比较归纳,转化思想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数学知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应的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运用比较教学,以便学生把握知识的本质,分清事物的异同。这种逻辑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分析事物、判断思考、求同辨异的能力,使其达到对知识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以便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正确与正确、正确与错误、错误与错误的比较,找准比较点,拓展学生思维。

1.求同辨异。

例如为帮助学生理解在解决问题时,顺向思考的题目用算术法较简便,而逆向思考的题目列方程较简便。教师可以出示类似 “红花有120朵,比绿花的2倍多10朵,绿花有多少朵?”这样的题目,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让学生进行比较,领悟方法,从而催生解题思路。再譬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可将问题扩展到同向和背向行驶,并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在比较中全面分析不同运动形式下的数量关系,深刻理解题意。

2.归同纳异。

例如让学生理解正数的定义时,可以先让学生拿5,1.5,10,109,8848等数字与0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都大于0。再引导学生概括出正数的定义:大于0的数叫正数。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先对一些特殊的事例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再归纳出规律。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共同点与差异点的一种思维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比较的教学策略,会催生学生思维,开启智慧,达到共赢。

四、合作竞争,渗透共赢

竞争,既能证明学生自己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激发学生潜能,催生学生的数学思维。采用竞争策略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激励作用,在竞争中学生的思维更积极,回答问题更踊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能,学习效果更明显。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让小学生分别做三次难度相当、题量相同的口算练习,第一次告知学生,若全对者可提前放学;第二次告知学生若全对者可奖励一支铅笔;第三次告知学生要以成绩来排列名次。结果三次口算的正确率分别为85%、84%和92%。由此可见,小学生在完成其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时,若将其置身于竞争的情境中,其学习效率可明显提高,潜在的思维得到催生。

但个人的竞争难以达到共赢的目标。竞争与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两种策略。因此,我们要提倡合作性竞争,让竞争在合作过程中开展,通过竞争实现共赢,用外部的压力催生学生思维。例如在课堂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竞赛,看看哪组的方法又多又好。通过竞争,让学生感受到竞争的气氛、压力与责任,促使学生不断将“为了小组荣誉”的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继而用合作探索获得小组成功,用集体智慧战胜困难,迎接挑战。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共赢思想和集体观念。

在采用竞争策略时要注意适当、适度、适量,关键在于发挥这种策略的积极性作用,注意克服其消极影响。对于在竞争中取得好名次而受到赞扬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克服自满、故步自封的不良情绪,对于在竞争中失败的学生,也应防止他们对获胜者产生忌妒的心理。因此,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竞争创新意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整体协作意识,这样学生的主动进取、竞争创新、合作共赢的思想才能得到充分诠释,最终形成强有力的学习共同体。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揭示教材的实质,而且要催生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真正在数学学习中增长智慧、共同成长。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