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教育教学 > 2018年7-8期 > 正文
改善小班幼儿行为偏异的实践研究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作者:王永芳 刘淑华 航天幼儿园 2018年09月17日 11:32

与正常孩子相比,有些幼儿的行为显得有些异常:任性、不让触碰、爱尖叫、攻击、破坏、多动、睡眠障碍、过度反抗、注意力分散、沟通障碍等。一般情况下,幼儿偏异行为会随着身心发展和年龄的增长而减轻或逐渐消退。但是对幼儿的社会适应、交往、心理等方面已经带来了影响,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幼儿行为偏异的主要原因

1.生理因素。受母亲生产方式(剖腹产)的影响,幼儿感觉统合失调,是导致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爱哭闹的直接因素。

2.家庭因素。在很多家庭中,幼儿成长过程中父亲角色的缺失、暴力的教育手段、母亲重言传轻身教、父母对偏异行为缺乏正确的认识、不敢正视孩子的偏异行为等,是造成幼儿行为偏异的主要原因。

3.幼儿自身因素。一方面,现代独生子女家庭“6+1”的教养方式,导致了幼儿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和别人分享的意识,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常常是占为己有,在幼儿园经常会出现争抢玩具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第一次从家庭迈入集体,幼儿的适应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在沟通能力、交往能力、判断力等方面还需要成人正确的引导,遇到问题不会处理,因此会采取直接攻击的方式。

4.幼儿园的因素。幼儿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师缺乏足够的幼儿心理知识、耐心不够,遇到幼儿偏异行为时找不到适当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的语言容易给幼儿的心理造成更大的负担,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导致幼儿出现过激行为。在年龄越小的幼儿心中教师的地位越神圣,视教师为榜样,经常喜欢模仿教师的的言行,因此教师言行不当也是幼儿偏异行为的影响因素。

二、家园共育,有效改善

(一)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1.转变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女人做家务、带孩子理所应当,男人只负责赚钱养家就行,这种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错误家庭教育观念仍在一些家庭中根深蒂固。家庭教育绝不仅仅是母亲一个人的责任,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陪伴也至关重要,父亲能培养孩子勇敢、坚韧、刚毅的人格品质,这是母亲无法替代的。

2.营造和谐、温馨、友爱的家庭环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幼儿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大大影响着幼儿的健康发展。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首先要营造温馨、充满爱的家庭环境。家长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父母的言谈和行为是心灵的声和形,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进行情感的共鸣。

父母的情绪、父母之间关系的融洽度、相处方式、待人接物的谦虚礼让等,都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和睦、平等、互相关心和互相爱护的,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爱,使幼儿得到“爱”和“安全感”,从而满足孩子精神上的需要。孩子在良好的情感环境中生活、成长,会感到自由、舒畅、温暖、幸福,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3.调整不当的教育方式,逐步找寻正确的教育方法。孩子纯洁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最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建议家长以孩子阅读的兴趣为切入点,每天在固定时间陪伴孩子进行亲子共读,可选择一些情商培养、习惯培养、心理健康方面的绘本,既可以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又能够拉近亲子关系。孩子犹如父母的一面镜子,反射着父母的一言一行。因此,父母要做孩子行为习惯的表率,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作息时间有规律,有良好的业余爱好,切忌在孩子面前吵架……这些都是“小事”,然而孩子的行为就是由这些家常小事点点滴滴塑造起来的。

4.亲子互动增进亲子感情,体验亲子乐趣。通过开展“亲子运动会”“亲子搭建”“亲子社会体验”“亲子春游”等丰富多彩的亲子集体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尤其是要求爸爸多参加亲子活动,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让家长能多方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同时也能看到与其他孩子在行为上的差异,对孩子存在的行为偏异现象有初步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和家长共同关注孩子的全部生活行为,不让孩子感到生活单调,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外界的温暖,逐步改善自己的行为。老师和家长根据幼儿的行为变化,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二)幼儿园适当干预矫正幼儿偏异行为

1.创设特色鲜明的物质环境,吸引孩子的兴趣。实践证明,当游戏空间狭小、玩具种类和数量不足时,幼儿间的相互争夺现象就会频繁,易导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幼儿年龄小,对大自然的探索兴趣更高。于是,教师以“森林风”作为班级特色,创设清新自然的环境,绿色的主色调容易让人安静下来。并且根据教室的空间合理规划,为幼儿提供最大化的区域活动空间及种类丰富、数量充足的活动材料,制定了活动规则。幼儿之间的摩擦与冲突相对减少了许多,幼儿的偏异行为也有所改善,开始对低结构的建构游戏感兴趣,如用木块、石头、纸杯等材料拼搭。

2.营造放松的精神环境,培养健康的心理。《指南》中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为幼儿创设温馨的人际交往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

教师要经常与幼儿互动交流、倾听理解、拥抱抚摸,给他们一定的心理暗示,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减少环境中易产生偏异行为的刺激因素。幼儿在这样放松、没有压力的精神环境之下渐渐有了安全感,通过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由于“攻击性”行为,这类幼儿和同伴之间的关系通常不太和谐,其他幼儿常常出于害怕而疏远他们。为了能引起老师和同伴的注意,他们往往会形成新的攻击行为,导致“恶性循环”,偏异行为也越来越严重。同伴关系对减少孩子的焦虑和暴躁情绪至关重要,也是改善行为偏异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教育班级中的其他幼儿多给予这些孩子关爱,营造一个宽容、接纳的环境和氛围。从幼儿最喜欢的玩具入手,每周开展一次“分享日”活动,和同伴之间互相交换、分享玩具、图书,在游戏过程中自然地拉近和其他幼儿的关系;开展集体外出体验活动,培养集体意识,感受集体游戏的快乐,渐渐产生归属感。

3.创造交流、表达的条件和机会。创造各种交流机会,让幼儿有交流的愿望,愿意进行表达,提高语言能力。同时,教师帮助幼儿寻找交流对象,逐步引导他们慢慢介入其他幼儿的游戏中。教师对他们进行重点关注后,从兴趣入手,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引导。

三、研究成果

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对这类幼儿的跟踪观察和分析,认为偏异行为的产生是由于后天的教养环境和教养方式所致。根据分析结果,联合家长共同制订针对性的个别教育计划,在保护幼儿自尊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矫正,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目前这类幼儿的偏异行为有了一定的改善,渐渐适应了集体的生活,能参与正常的集体教育教学活动,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同时,产生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并能对别人的不良行为进行制止,对自己的行为有了约束;一些攻击性行为、错误的情绪发泄方式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也很明显,能用完整的句子与教师交流。

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都有很大的转变,一致认为:教育者不但要做好孩子的榜样,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还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儿教育与发展的规律,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平等、宽松的环境,巧妙地利用日常生活、游戏、教学活动让孩子去体验、感受,充分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才能使孩子的偏异行为得以改善。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人格和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良好的心理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健康的心理是幼儿成长的基石。幼儿园、家庭一定要充分地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对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像重视身体健康一样,去重视和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家园共育,共同携手,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