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教育教学 > 2018年9期 >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朗读训练探析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作者:钱咏梅 2018年10月16日 14:38

一、拓展学生的朗读范围,丰富朗读素材

在对小学生朗读进行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朗读感兴趣之后,学生在业余时间也会积极朗读,这样课堂与课外有效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若是教师完全以教材中的课文为朗读素材,那么学生在朗读一两遍之后就会失去继续朗读的兴趣。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进行朗读训练的过程中,就应拓展学生的朗读范围,丰富朗读素材,以更多新鲜、有内涵的朗读素材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

比如说,当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朗读苏教版的《沉香救母》这一课文之后,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一课内容来为学生进行知识拓展,为学生讲解有关《沉香救母》的更多内容,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就可以将自己在课前从网络上搜集到的有关课文的资料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阅读。这样的阅读,不仅阅读形式新颖,而且阅读内容也十分丰富,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学生以后积极自主阅读有着促进作用。

二、教师进行范读,为学生树立榜样

对于小学生来说,家长和教师是对其影响最大的人,在学校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的模仿对象,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过程中,应先为学生范读。教师进行范读,可以展现教师过硬的朗读功底,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崇拜,促使学生能够有兴趣参与朗读训练。

举例来说,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狼和小羊》这一课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平平淡淡、干巴巴地为学生朗读一遍,之后教师带着饱满的感情,认真朗读一遍,将狼的狡猾、凶狠,小羊的机智、可怜通过朗读展现给学生。两种不同形式的朗读,学生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较大的差异,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中,应让学生知道没有感情的朗读其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只有投入感情,将自己置身于朗读素材中,才能领会到朗读素材的深层次情感,朗读的作用才能够得到体现。

三、借助典型进行朗读训练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内容都有其存在价值,这些课文内容,或是能够让学生懂得人生道理,或是注重写作技巧,注重对各种修辞的应用。无论是哪一种情况,语文教材内容的价值性是不容忽视的。鉴于其存在的价值,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过程中,就应找出典型内容,通过典型内容的重复性朗读来促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帮助学生在多次重复性朗读中掌握朗读的技巧。

举例来说,当教师为学生讲解《公仪休拒收礼物》这一课内容的时候,因为这一课内容可以通过人物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课文学习。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需要将自己融入到课文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内容并用表演展现文章内容,尤其是公仪休在拒绝礼物过程中是如何做的。在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代入到公仪休这一人物角色中,感受公仪休的心理活动,之后教师再让学生进行朗读,学生能够更好地领会公仪休的心理,在朗读过程中能够更加有感情。这样的朗读训练方式,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懂得做人要清正廉洁,不能收他人的贿赂。另一方面这样的朗读训练方式更加新颖,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对学生以后进行自主朗读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应提高对朗读训练的重视程度,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开展朗读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语言沟通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要理解课文,从课文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阅读课文、朗读课文。在学生朗读课文过程中,没有感情的朗读其实质性作用是不存在的,学生无法通过干巴巴的朗读融入到课文中。面对这样的情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朗读,促使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融入到课文中,与作者产生深层次的情感交流,进而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作者单位 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