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教育教学 > 2018年9期 > 正文
比较阅读,让阅读思维更深入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作者:曹志玲 2018年10月16日 11:26

何为“比较”?即对比几种同类事物的异同。其目的是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征,让人们更容易去区分相近的事物。“比较阅读”就是把内容、形式、表达方式等相似的文章联系起来阅读,通过对比,形成反差,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关注比较阅读的主题

比较阅读是一种比较高层次的阅读方式,有一定的难度,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主题类似的课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其联系起来对比着讲,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深化。

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有这样两篇课文《白杨》和《路旁的橡树》,对比发现两篇文章的内容主题等截然不同。首先,《白杨》开头写道:“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而《路旁的橡树》首段是这样写的:“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学生通过阅读就会发现,第一篇开头是以文章主人公的视角描述了景色,而另一篇则是采用了叙事的手法交代了故事的背景。《白杨》主要是由树及人,通过描写白杨的挺拔表达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路旁的橡树》主要讲了,建筑工人和设计师为了保护橡树而精心设计道路,既保护了橡树又没改变筑路的计划。通过比较,学生可以很清晰地发现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进而更加了解文章的主旨,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鉴别比较阅读的体裁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体裁相似的文章,如果用比较的视角去阅读,不仅可以发现更多文章的写作规律,还可以让学生感悟阅读的魅力。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的教材中有这样两篇文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这两篇课文都是寓言故事。由于两篇文章都是寓言,因此两篇文章虽然内容、主旨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通过故事的形式教会人们某些道理。《南辕北辙》通过讲述一个人要乘车去楚国,但是他走错了方向,别人劝告他也不听,最后离目的地越来越远,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先找准方向;《亡羊补牢》则讲了一个农民羊丢后,他把羊圈补好,羊就没有再丟了,告诉人们出了问题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损失,不算太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鉴别文章的体裁,让学生发现相似文章的写作规律,感悟文本魅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感悟比较阅读的词

在阅读中对比内容相近文章的字词,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不同作者的不同情感,体会不同写作手法的不同意义,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给予快乐》,文章讲述了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穷的小男孩,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深刻地震撼着保罗,让他感受到了“给予的快乐”。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哇!我希望……”教师可以问问学生:“小男孩希望什么呢?”结合前面的内容,大多数学生都以为是:“我希望我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可结果却是:“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这种说话的方式,可以给人一种震惊感,让文章主旨更深刻。所以同一句话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小男孩直接说“我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哥哥”给人的震惊感肯定不及文章里的效果。

四、分析比较阅读的结构

文章结构是反映文章主旨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结构,对比阅读,让学生对不同的文章结构进行了解,并真正运用到写作中去,做到学以致用。

《老人与海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等一系列行为表现了老人对海鸥的爱意,后一部分则通过写老人死后海鸥的盘旋、鸣叫等表现海鸥对老人的感恩,让学生认识到人与动物之间真挚的感情。结构清晰明了,情感表达深刻,学生在分析比较文章结构时,就能对文章框架主旨等有更深刻的认识。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阅读,深化学生的阅读思维,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市第六小学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