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教育教学 > 2018年9期 > 正文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作者:黄 侠 2018年10月18日 15:16

一、从整体规划中进行品德渗透

语文教学是渗透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材料。教师要有意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找准语言训练与思想教育的结合点,详细研究教材,列出计划,逐步形成序列,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全体语文教师要认真领会每学期教材思想教育重点,统筹规划,做到心中有数。教材知识由浅入深,以教材为载体的德育渗透也应由浅入深。另一方面,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也要求德育渗透要有层次性。

二、在析句辨词中进行德育渗透

1.释字解词,诱发课文内在思想性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本《金色的鱼钩》一文中讲道:“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在读这句话时,有的同学把“硬”字读成轻声,还有的同学甚至丢掉这个字。我就以这个字作为突破口,让学生查字典看“硬”字的解释。“硬”字在本句中当“勉强”讲,“硬咽下去”就是“勉强咽下去”。既然难以下咽,老班长为什么还要“硬咽下去”呢?联系上下文学习学生就会明白:老班长把鱼汤给“我”和“两个小战士”吃,自己偷偷地去“硬咽”剩下的鱼骨头,为的是填饱肚子使自己活下来,进而才可以照顾那几个生病的小战士,鼓励那几个小战士走出草地,完成任务。一个“硬”字突出了老班长为了革命,为了胜利,为了同志,不惜忍受一切痛苦的崇高精神。当学生理解“硬”字后,再次朗读课文时有的同学热泪盈眶,有的同学默默流下眼泪,有的同学说自己仿佛看到了老班长艰难吞咽鱼骨头的画面,纷纷表示要向老班长学习。学生被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2.分析中心句,挖掘思想意义进行德育渗透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落花生》一文的中心句是:“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怎样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有用的人”呢?怎样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呢?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说:“有用的人就是对人民有好处的人。”有的学生说:“科学家发明许多东西,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他们就是有用的人。”有的学生则认为:“有用的人就是像张海迪姐姐那样的人,她虽然身体残障,但是她自学医学并给人治病,她就是有用的人。”……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他们的理解基本正确但又有些狭隘。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默默无闻的工人、城市的美容师清洁工、解放军他们是否也是有用的人呢?学生联想到农民种地生产粮食我们才有饭吃;医生救死扶伤人们的身体才能恢复健康……经过我的启发引导,学生从而得出:无论什么人什么职业只要对社会有贡献,对他人有帮助都是有用的人。这样围绕中心句的讨论,使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在入情入境中渗透德育

对于一篇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描写的情境,运用图片、幻灯片、音乐插图、视频,再加上语言描绘、动作表演等方法,创设、渲染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耳濡目染地理解课文,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如在教授《桂林山水》这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我通过语言描绘创设情境,让学生来个假想旅游,出示桂林山水美景图片、视频,学生身临其境,入情入境使学生的情绪一步步被强化,深刻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情境。最后由桂林山水的美自然而然发出祖国山河锦绣的赞叹,激发学生对祖国各地自然、人文景观的向往,更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之情油然而生,继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四、在语文活动中渗透德育

首先,教师应充分认识德育渗透的深远意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真正将每节课的德育目标落到实处,明确自己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谈举止,学生都在细心观察甚至效仿。教师通过讲授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严谨的治学态度、诙谐幽默的语言感染着学生。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除了精通自己所教授的这门学科外,还要把握语文教学的脉络,理出思想教育的层次,探索一些德育渗透的方法。

其次,学生个体品德心理的形成,是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实践性活动是实现这种相互作用的具体过程。教学中着眼课内,放眼课外,课内长期渗透,课外集中拓展,才能促进学生把语文学习与崇高的理想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兴趣化为更大的求知内驱力,进而深化德育效果。丰富多彩的课外语文活动,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又是德育的生动课堂。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留心处处都有德育的好题材。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渗透德育要适应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规律,要贴近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作者单位 西工大锦园实验小学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