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教育教学 > 2018年9期 > 正文
初中数学分类方法教学切入点分析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作者:季 彬 2018年10月16日 14:53

分类属于数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分类方法,能够清晰梳理数学概念认知,把握知识的内质联系,促使学生展开深度思考,并在反复对比中形成崭新的学习认知。教师在分类方法教学设计时,需要给出科学的引导,找准教学切入点,给学生带来丰富启迪。根据数学概念进行分类、根据特征关系进行分类、根据问题呈现进行分类,可以给学生以引导,进而展开深度思维。

一、根据数学概念进行分类

数学中有众多的概念、定理、公式等,在对其展开定义时,大都是利用分类方法来操作的。教师在具体解读这些知识点时,要利用分类意识为学生进行梳理和分析。分类方法运用非常广泛,教师有意识地渗透分类思想,需要从不同视角展开教学引导,特别要注意把握分类的依据,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时,能够对分类的标准有清晰的认识,这对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有一定帮助。

例如,教学苏科版八年级数学“轴对称的性质”,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的性质”相关概念时,运用了分类方法。首先,教师展示“轴对称的性质”。其次,教师让学生查找线段垂直平分线、图形全等、轴对称、对称点的概念,学生通过查阅教材,对相关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次,教师利用图示法展开解析,总结出“轴对称的性质”,让学生用自己的话陈述概念内容。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学生的学习认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相关操作,对“轴对称的性质”有了全新认知。

二、根据特征关系进行分类

数学概念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其特征和等量关系也存在相互制约的情况,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分类解读时,还需要根据图形的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是将特征性质类似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而建立一个学习集合,分类是更细致的求同学习,通过分类操作,将各种数理关系展现出来,并在对比中形成数理认知。

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时,教师设计了一道操作题:将两张宽度相等的矩形纸片合在一起,要形成一定角度,不是完全重叠堆放,可以获得重叠部分的四边形ABCD,猜想一下,这是什么四边形?不妨亲自试一下,检验你的猜想。教师布置了任务后,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因为操作简单,很多学生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成果展示开始,有学生说:“我看这个图形非常特殊,对边平行且相等,这应该是一个菱形。”也有学生分析:“纸片本身是矩形,而且是宽度相等的矩形,自然为我们提供了重要信息,根据平行定理,可推演出这个图形四边相等对边平行。”教师对学生的分析给出客观评价,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回顾总结,引导学生思维顺利启动。

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个非常简单的操作题目,但这个题目却涉及矩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等多个图形的特征,学生能够按照清晰的思路进行推演,其分类方法运用非常到位。分类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学习意识,在具体实践中,如何将分类方法融入到我们的数学思维之中,这是亟待解决的数学课题。

三、根据问题呈现进行分类

数学问题呈现方式存在个体差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展开细致分析,这个操作过程体现的正是分类的数学思想。如学习“勾股定理”,教师给出已知条件,直角三角形的两个边长分别为3和4,求另一个边的边长。学生拿到问题后,会快速给出答案:根据勾股定理推演,另一个边的长度是5。教师进行引导:这样推演是不严谨的,答案存在两种可能性,仔细研读所给条件,看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学生深入研究这道题,很快就找到了问题:仔细分析才明白,已知条件中,只说直角三角形的两个边为3和4,并没有说是哪两条边,如果是直角边,另一条边是5,如果有一条不是直角边,要求另一条直角边,就需要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得到[7]这个结果了。

教师给出计算题,学生学习思维的单一性暴露出来,出现了认知错误,也为教师引导分类操作创造了条件。在教师的启迪下,学生顺利找到问题所在,并利用分类操作,对问题进行分类处理,最终获得正确的学习认知。

数学教学中引入分类方法意识,这是数学教学自身学科属性的具体体现。教师需要意识到分类数学思想运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敏性、全面性,以便建立完善的数学认知体系。分类方法是数学思想的组成部分,在实践操作中,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