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教育教学 > 2018年12期 > 正文
“赏”字当头,提升语文课堂的互动性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作者:胡 旭 2018年12月11日 11:01

“赏”不仅指人与人之间的欣赏、赏识,而且指学习过程中的赏析、赏读。教师在指导小学生展开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也要积极构建赏学型课堂学习模式,用欣赏的眼光和心态关爱学生,并鼓励学生用同样的方式欣赏同伴,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一、赏读,体会文本音韵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诵读课文,而其他的同学则在欣赏同学诵读的基础上感受课文的音韵特点。在学生完成诵读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同伴的诵读进行评价,找出诵读过程中精彩的地方,并说出为何在诵读时要如此处理文章的音韵。这样能让学生提高诵读水平,也能从同伴的诵读中得到启迪。

《小小的船》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想象力的诗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诵读这首诗歌,并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首先鼓励学生说说倾听诵读后的主观感受,如有学生提出:“听了同学的诵读之后,我感觉这是一首十分和谐的诗歌。”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它给人和谐的感觉呢?”学生结合诗歌的音韵后回答:“这首诗歌押韵,因此读起来感觉很和谐。”教师继而鼓励学生思考:“同学在诵读时哪些部分重读,哪些部分轻读,你觉得这样处理好不好呢?”学生回答:“诗歌中有好几个‘小小的船’,后面的几个都轻声读,这样就不会给人累赘的感觉。‘尖、坐、闪闪、蓝蓝’等词都要重读,因为这都是能体现事物特点的词语。”

教师要积极在核心素养下构建赏学型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基础上展开赏学。学生在欣赏对方诵读的基础上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文本的音韵,而被赏识的同学也能产生愉悦感,这样就会促使学生更努力地展开学习,继而让学生在互动沟通的基础上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二、赏析,“体察”文本语言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文章展开赏析活动,体会文章的语言。教师要避免直接将相关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这样会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而如果让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自主展开赏析,则学生就会受到强有力的学习动力驱动,进而提高赏析文本语言的效果。

在学习《青蛙写诗》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讨论文章中的词句,并分析其语言的特点。教师提出问题:“青蛙写诗时,谁来帮忙了呢?它们都充当了什么标点符号?你认为它们为何能充当这些标点符号呢?”学生发现这些事物都和标点符号在外形上具有相似点。教师继而再次鼓励学生思考:“大家还记不记得比喻句如何写?如果要大家将文章中的句子改写成比喻句,要如何改写呢?”如有学生尝试改写:“小蝌蚪像小逗号。”教师提问:“文章没有直接用比喻句,大家觉得这有什么好处呢?”教师鼓励学生互动讨论,这样能更好地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学者布鲁纳提出了探究性学习模式,认为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发现问题,并围绕问题展开交流互动,尝试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在赏学型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对学生的发现表示赞赏,当学生找到答案后,教师也要表示赞赏,这样的师生互动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鉴赏,体悟文本意蕴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若要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意蕴,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展开积极鉴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带着欣赏的眼光阅读课文,并体会其中表现出的科学思想、人文思想,感受其中的自然之美,这样有助于学生感受文本的意蕴。

《乌鸦喝水》有着丰富的意蕴,通过阅读这篇文章能让学生认识到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而应该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鉴赏这篇文章,说出自己从文章中获得的感受。为了激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乌鸦将水瓶推倒,那么它最终能喝到水吗?”又如:“这样的一只乌鸦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又如:“如果你是乌鸦,在生活中遇到无法翻越的高山,该如何面对呢?”教师鼓励学生展开探讨,并介绍自己战胜困难的生活经历,这样也能促使学生间相互欣赏,在结合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更深刻地感受文章的意蕴。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共同探讨文本的意蕴。这样能将“以教师为中心”逐步转换成“以学生为中心”,唤醒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的互动性因此也会得到提升。

赏学型课堂包括学习内容的欣赏,学习伙伴的欣赏和学习方式的欣赏等若干方面,教师在组织学生展开学习时,要鼓励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并对文章的内容展开积极鉴赏,同时认真倾听同伴的探究发现,并表示赞赏。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赏学型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深圳路小学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