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教育教学 > 2018年12期 > 正文
浅谈小学数学变式训练策略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作者:李柳英 2018年12月11日 14:54

变式有许多种类,如表述语言、计算方法、几何图形都可以作为创造变式的对象。本文就现实案例,分享几种变式教学策略。

一、变换句式以求不同角度的理解

课堂上采用不同语句表述同一问题,既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又能拓宽知识广度。

面对文字题,不妨发挥汉语言含义丰富的优势,采用不同的语句表达同一意思,倡导多角度理解。如针对算式,可以用多种语言来表述:被减数和减数分别是17和8,求它们的差是多少?第二种表述:17与8相差多少?第三种表述:17比8多几?第四种表述:8比17少几?第五种表述:比17少8的数是几?翻来覆去,用五种截然不同的语句来促进学生对减法的全面理解。

数学概念也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描述,用语言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深刻理解。例如,讲解三角形概念时,通过对各种形状、大小、方位的三角形的集体呈现,以及对一些类似三角形的其他图形的分辨,就可以将三角形的本质属性提炼出来,非本质属性也能排除掉,从而使三角形概念更准确、清晰。

如对于直角三角形概念,可以直接表述: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什么是直角三角形,在学生充分表达个人意见之余,教师可以叙述几个命题,让学生判断对错,训练学生的鉴别力和判断力,以此来达到深刻理解概念的目的。教师不妨叙述:如果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是直角,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为直角三角形;或者说,如果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的度数是90°,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为直角三角形。换一种说法,如果三角形中有两个内角加起来是90°,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前两个命题容易判断,第三个命题就必须考虑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这样,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就得到了完善。

语言变式可以丰富学生的理解,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力和灵活性。

二、变换算法以求不同形式的过程

数学计算的结果是唯一的,但是过程却是千变万化。因此,在计算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出过程的多样性,制造变式,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对算理算法的精细理解,还有利于提高准确率。例如,玩“算24点”的游戏,出示一组数5、8、3、8,在它们之间添上运算符号,改变排序,使运算结果为24,课上学生思维活跃,除了常规做法我们又创造出了两种方式,这就是变式的生成过程。

在呈现几何图形时,也应制造变式。如教学“三角形的高”,因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高的位置不尽相同,甚至可以说千差万别,课堂上应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不同三角形不同位置的高,突出高的本质特征。

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第一步就是要制造图形变式,让学生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图形,利用角度的变式,深刻理解知识。

三、变换条件以求不同方式的解法

变换数量的相对关系,就改变了学生的思考方向。数量的相对关系变了,已知和未知也就颠倒了,解决问题的路径也会变得不同,这种变式促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迅速地做出解题决策。

例如,二年级在认识“倍”时,按惯例会安排“一支普通钢笔12元,一支派克钢笔的价格是普通钢笔的4倍,派克钢笔售价多少元”,这样的题目紧扣倍数的原始定义,极易对号入座。但是如果将题目中的两个数量关系换一下表述方式,改成“一支普通钢笔12元,它的价钱是一支普通圆珠笔的4倍,圆珠笔的价钱是多少元”,虽然只是换了一种说法,但是两个相关量的相对性发生了变化,解题思路和算法完全不一样,前者用乘法,后者则用除法,同样是倍数的表述,相对性变了,已知和未知也就变了,于是解法就变了。

数学中学完一段知识就要进行一次小结,将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并形成有价值的结论。有的阶段性结论内涵丰富,第一次总结时受制于当时的知识面难免以偏概全,教师不妨将其进行发散拓宽,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例如,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加法和乘法联系紧密,可以迁移,如可以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类推迁移到乘法上,请学生自己举例验证,还可以鼓励学生将其他的定律进行大胆迁移。

结论的迁移形成变式,有利于学生发展想象能力,促进发散思维的发展。发散思维一方面可以遏制思维僵化,冲破思维定势,另一方面可以释放巨大的想象空间。变式教学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训练学生学会在复杂情势下牢牢抓住问题的根本矛盾,提高应变能力,开阔视野。

作者单位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黄桥镇正山小学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