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教育教学 > 2019年0102期 > 正文
《社会生活的变迁》之教学设计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作者:刘鲁斌 2019年02月27日 15:05

一、图片导入:

同学们上一讲我们学习了辛亥革命,中国的政体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从一个古老的君主专制国家成为了一个年轻的共和国。生活在共和政体下的公民有着怎样的生活呢?让我们一起去体验他们的衣食住行吧!(展示相关图片)

二、讲授新课:

1.物质生活:

衣:看宋氏三姐妹(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的旗袍装和西方女装。列出旗袍图片,说说旗袍的特点是什么?洋装的特点是什么?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旗袍,吸收了西式裁剪的精华,变得更加贴身,很好凸显了女子的曲线美。民国初年,大多数民众仍然着长袍马褂,但是也有不少留学海外的青年和革命党人着西装,从着装上就体现了一种中西文化上的冲突。直到中山装的出现,近代中国男子的民族服饰产生了。中山装被赋予了很多政治上的含义,右袖口三颗扣子,就是平等、自由、博爱;左袖口三颗扣子是民族、民权、民生。但从裁剪样式上看,虽然是受到了日本学生装和军装的影响,但仍不失为一种中西交融的产物。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得出清末民初,中西服饰交融的结论。

食:从牛排到上海炸猪排。这体现出什么样的变化?显然是中西风味融合。

住:从上海前汇丰银行到广东开平碉楼、中山大学建筑、沙面建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变化?……

行:从轿子到黄包车、火车。

总结性提问:从民国的衣食住行,我们能体会出一种什么样的风格?学生集体回答后,板书:中西结合。

过渡:丰富的物质生活只是追求幸福的第一步,在这基础上,人们也希望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清末民初,从西方传入了照相术和电影,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史料。

2.精神生活:老照片(播放慈禧,孙中山宋庆龄、蒋介石宋美龄结婚照)

电影(图片介绍第一家影院、中国人拍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电影《渔光曲》、上世纪30年代的电影明星周璇、“韩流”金焰等)

3.社会风俗习惯的变迁:

剪发辫:学生上台表演历史剧。问:对于剪发辫,中国人会有怎样的反应呢?附剪辫子历史剧:剪辫子。

1.行人甲(走过来)

士兵:站住!剪辫令已颁布多日了,你为什么不剪辫子?

甲:这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剪发不孝啊!

军官:胡说!辫子是清朝奴才留的,民国公民岂能要这猪尾巴,剪掉!

甲:唉!这万一皇上再回来了可怎么办啊?

2.乙:大人,我恨透满清统治了!剪辫令一出,我就剪了。何况我还要在工厂做工,留辫子甚为不便,卷到机器里还会有生命危险。

军官:呵呵,这才是民国的好公民!先生,以后不要喊大人了,咱们民国人人平等,称对方先生或君就行了!

乙:呵呵,先生说的有理。我堂堂公民,呼别人为大人,那自己就是奴才,有辱人格,有失尊严!

3.士兵:你怎么不剪辫子?

丙:我乃大清子民,坚决不剪辫子!

军官:你这前清余孽,满清完蛋了!现在是民国了!(猛的剪断辫子)

丙:(哭天喊地,动作夸张)我的辫子呀!皇上,你在哪里呀?没有王法了啊!

演完后提问:人们对于剪辫子,是什么样的态度?剪辫子有着什么样的含义?

改称呼: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史料来说明。

“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后史料

提问,学生举手回答:

1.改称呼体现出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怎样的思想?

2.改称呼反映出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是什么?

废跪拜:鞠躬礼和握手礼来代替,这体现出共和国政府怎样一种思想?

学生分组讨论:他们这样行礼,你怎么看?六人一组, 讨论2分钟,发言2分钟。

小结:为什么中国近代会出现这些变迁呢?这既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也是中国政体变更的必然要求。从封建君主专制到民主共和,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在社会变迁之下,逐渐向近代化过渡。尤其是改称呼、废缠足等法令,体现出了一个追求平等开放的崭新态度。虽然新成立的民国政权百废待兴,但却散发着一改旧习的勃勃生气。古老的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分校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