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教育教学 > 2019年0102期 > 正文
让朗读之韵滋润童心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作者:杨念利 2019年03月01日 11:08

朗读是学生基于理解层面的声音表达,是一种内外兼修的阅读方式。学生以读传情进而领会文本情感,感受文本意境,在声情并茂中加深理解、体验、感悟和思考,从而提高语言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朗读是个性化语言感知行为,学生在语言文本感知过程中能够汲取文本信息,建构自我知识体系,逐渐掌握朗读技巧与方法。经过漫长的时间沉淀,学生最终将朗读内化为一种高雅的艺术行为。

一、体验浓情真意,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

情深则意真,意真则味浓,浓情似水方能承载久违的情愫,浓情郁郁的朗读是学生情感外露的有效途径。朗读是语感体验过程,抑扬顿挫的声调往往会流露出朗读者心灵深处不可言喻的内心独白。准确感知文本韵味才能准确传递文本深处的情感,将无声的文字演绎成有声的、可感知的乐章。学生朗读时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以及情感的浓淡都会从不同层面折射出学生对文本感知的程度。因此,教师应依托朗读牵引学生的思绪,叩击学生心灵的大门,拨动学生的心弦,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听觉效应、视觉效果和触觉感知融为一体,共同享受朗读的艺术之美、艺术之韵、艺术之魂。譬如《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激情洋溢的现代诗歌。学生紧扣关键字词,全身心地进行诗歌朗读,在朗读中感悟植树造林、绿化美化人类生存空间的重要意义;在朗读中生情,感受绿树成阴、芳草萋萋、碧波荡漾的自然之美;在朗读中立志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珍惜每一片绿阴、呵护一草一木。

二、教师引领示范,搭起学生热爱朗读的桥梁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必须发挥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教师的朗读水平提高了,才能引领学生进行有情、有韵、有味的朗读,进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模仿的欲望。文本朗读不是照本宣科地逐字发音,而是要求教师在深悟文本的基础上将内在情感与音韵意境真实地释放出来,如春风细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这样才能将干巴巴的文字演绎成充满生机与活力、富有灵性的万千画卷,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心灵。要想吸引学生,教师就必须想方设法提高朗读的能力。首先,教师要正确地朗读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音等,同时短语、句子的表达方式都必须符合普通话语音标准规范。其次,教师朗读时要语速适中,富有节奏感,不添字、漏字,更不能重复。最后,教师要揣摩文本,反复研读,把握文本的抑扬顿挫和语气的轻重缓急,用文本的韵味感染学生、吸引学生、陶冶学生。

三、入情至境,让学生在情境深处感知文字之美

缺少琅琅书声的课堂是沉闷、孤寂的课堂,更是没有灵性的课堂;没有教师引领学生朗读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课堂。可见,朗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小学语文教材精选了许多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每一篇都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理。所以,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借助多种教学平台和手段,巧设情境,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对课文静心思考和仔细品味赏析,深刻把握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同触碰文本的文字美和意境美。例如,我在引领学生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充分依托多媒体辅助教学平台,将收集到的50多张关于桂林山水的图片制成一部蓝天衬白云、绿树水中映、小溪绕青山、青山峻秀美的Flash动画,辅以优美的背景音乐。音乐、动画与学生的朗读完美结合起来,让每一位学生在优雅的音乐衬托下感受桂林山的千姿百态、漓江水的明洁如镜。在现代化多媒体预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桂林山明、水秀、洞奇、石美的自然景观,使他们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著名作家叶圣陶曾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大声朗读既可以让学生感知文字内涵,又能使学生融入课堂,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位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之中学会语文学习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由于朗读是一种阅读技巧和方法,也是一种学习习惯,更是一种学习的艺术,所以教师不能用无声阅读与知识灌输代替朗读实践活动,而应该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模式相融合,使学生的朗读实践活动熠熠生辉、魅力四射。

作者单位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板桥镇小学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