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教育教学 > 2019年0102期 > 正文
用阅读开阔视野 提升格局——读《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有感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作者:马梦陶 2019年03月04日 10:24

今年暑假,我再一次阅读了吴忠豪教授的《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这本书,深刻感悟到当下的语文教学中过多的内容分析的确是语文教学低效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那么,怎样才能真正落实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材无非就是例子”,怎样用好这些例子来教语文,这本书通过12个研究课例,瞄准当下语文教师关心的一个个课堂热点问题,全程展示每个课例的打磨过程。阅读这些课例,我就如同那些国培班的学员一样,经历头脑风暴,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思想接受了一次洗礼。

一、要用课文来教语文

许多一线语文教师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做法:在拿到一篇新课文的时候,经常会想这一课我怎么来教,但却没有思考过这一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或者说没有深入思考究竟要教给学生哪些关于语文学习的内容、方法和能力。于是重视课文内容的理解,却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课堂自然少了语文的味道,时间久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何提高?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主要不是学习课文的内容,而是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就语文学习来讲,学习课文理解固然不可少,但是缺少运用的语文课堂的确是单薄低效的。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每篇课文教学不仅承担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任务。所以,理解与运用并重,理所当然成为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我们要切忌脱离文本的语境或过早脱离文本语境的语言学习,要做到在读中理解、读中运用,因而反复朗读、潜心读书等典型的阅读行为不可少,两者要与读书有机结合,这样才可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运用,以运用加深理解。

二、围绕课程内容,选择教学目标

回顾之前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之后感觉一堂课想教给学生的很多,导致“贪多嚼不烂”,耗时低效。叶圣陶先生曾这样定义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课就是让学生在言语智能上获得发展。所以,我们应从“关注本体”上落实语文教学的高效。

阅读这本书中“教学目标的选择与实施”这一节内容,我很受启发。我们教学中一定要依托教材,结合学段目标、学生年龄认知特点,挖掘语文元素的口语、习作训练点,达成教学目标。当然学生手中的文本丰富多样,文本的丰富必然会有多元的解读,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它的丰富性并不意味着语用训练点的丰富性,设置太多的训练点会顾此失彼,无法落实到一个核心的训练点。在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老师还没有真正做到精选语用训练点,一堂课有限的时间内“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停地切换,只是教过并没有教会,效果不好。由此,我更赞同吴忠豪教授的观点: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由此可见,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三、围绕读写结合点,设计教学过程

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的确注意到课堂上加强写的训练,增加学生言语实践动笔写作的机会,但是往往见词抓词,见句抓句,这里安排一个说话练习,那里设计一段仿写。这样的语文课虽然很热闹,但往往教学目标分散,读写结合点抓不准,教学效率不高。阅读本书“围绕读写结合点,设计教学过程”这节内容后,我深感寻找最佳读写结合点并围绕阅读课读写结合实施教学的重要性。因为“读写结合”是搭建学生从阅读到习作的桥梁,从阅读中学到课文的表达方法,欣赏课文表达的特点,可以为学生的习作提供范本。那么如何确定最佳读写结合点呢?这本书又给了我启发。《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里有这样一段话:“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那么,语文教学就理应承担起责任,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认识“常见的表达方式”,然后再引导学生“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由此来看,什么是最佳读写结合点,那就是学生应该认识常见的表达方式并学习运用。经典名著《穷人》的教学,选取人物心理描写,或人物对话描写,或环境描写,都是最佳的结合点。究竟选择哪一项表达方式作为结合点,由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由教师的作文训练进度来决定,完全可以“因班而异”,因地制宜。

合上这本书,我依然在体悟咀嚼着专家的教育思想,更感自己学识的粗陋浅薄,还会生出几许虚度时光的悔意。从教二十六年,自己与专家在读书学习方面确实差距太远,之前总是以各种借口忽视了阅读,以至于自己在专业成长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不过好在我已然觉醒,让我们就从阅读开始,读儿童经典、读文学社科经典、读经典教育书籍,以书为友,不断提升自己,我相信教育生活定会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作者单位 陕西省铜川市青年路小学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