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教育综合 > 2013年7-8期(合刊) > 正文
捧出一颗心 倾注满腔情——宝鸡市渭滨区支教教师工作侧记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2013年08月27日 18:24

为了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011年9月,宝鸡市渭滨区教育体育局启动了为期两年的第一轮教师支教活动。在为期两年的支教生活中,教师们为支教学校留下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新鲜的理念,更是那崇高的师德、无限的爱心。

克服困难,走向农村

2011年9月,宝鸡市渭滨区启动了为期两年的第一轮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交流工作。到农村学校去支教会有人去吗,生活上能习惯吗,家里的老人孩子该怎么办,农村的工作生活环境能适应吗?这些无不是让组织忧虑的问题,而支教教师们用行动打破了一个个疑问。钢管厂子校教师孙涛经过一周耐心劝说,说服了新婚妻子;秦机子校教师穆巍面对自身腿部残疾、家中上有70岁父母、下有8岁小孩的实际困难,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到乡村支教,把家里的一切抛给了理解他的妻子;宝成中学教师张晓宁积极做通家人工作,接来公公婆婆帮忙照顾不到3岁的孩子,自己积极报名参加了支教活动。晁峪小学支教教师杨志华到山区正值气候渐冷的时候,山区风大,冷风常常吹得她头疼,她就随身带着伤风胶囊;山区缺水,用水不便,她和其他教师们一起抬水,指关节被冷水刺得红肿时有阵痛,早上起来手指僵硬,无法伸直。但这些丝毫没有动摇她支教的信念。

校园是家,家在校园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到了农村,支教教师就把农村学校当成自己的家,同时也把对家的爱放在了农村学校,用他们的智慧与汗水在建设着自己的“家”。在固川小学支教的高鹏老师,自己出钱为学校购买、制作了排球和羽毛球网架,方便了教师和学生们体育健身活动。为了绿化、美化校园,他不怕脏、不怕累,连续20余天,每天利用课余时间用锄头开垦出一块地,并亲自购买花草种子播种。即使他的手已磨出茧子,生了水泡,可他无怨无悔,为了校园环境的改善,他心甘情愿付出自己辛勤的汗水。他是用心在装饰着自己的“家”。在甘峪小学支教的田苗老师,当她看到学校餐厅设施陈旧,得知三年级两名学生家人身体残疾、生活困难等情况后,心急如焚,四处打听,寻找解决办法。经她多次联系,宝鸡市公安局技术侦察支队2012年9月29日为学校三年级两名贫困学生送来了3000元慰问金及学习用品和衣物,同时还为学校送来了8套餐桌椅及体育用品。2013年1月22日技术侦察支队又一次来到学校看望师生,为教师送来2700余元慰问品,为两名贫困学生送来了春节慰问金。2013年3月8日,支队民警们第三次来到学校看望师生,为学生送来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看到学校师生们感动喜悦的神情,田老师心里乐开了花。在陇县杜阳中学支教的赵芃老师,经他多方奔走争取资金,改变了那里体育教学场地原先的破落面貌。当他看见老师的住宿条件还是60年代的“两个板凳一块板,铺上被褥就休息”的生活条件时,他又开始积极联系企业赞助、协调各方面关系筹集资金,终于在去年重新装修了教师和学生宿舍楼。现在教师用上了席梦思床,配上了床头柜,学生也用上了防摔上下铺和独立贮物柜。

实际出发,推进课改

支教,送去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理念。在陇县城关中学支教的刘芳老师多次为全校老师上教研示范课,与城关中学教师们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相互探讨和交流,带动了学校教研工作。她撰写的《英语有效教学心得》获市教研室三等奖。所带的七年级4班英语课在考试中获全县第3名(13所学校)受到学校表彰。她也被学校评为先进教师。在固川小学支教地刘季英老师,和所在学校老师积极深入探讨城乡学生的差别,探讨教育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他将城市学校中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所在学校老师的普遍认可。同时,恰逢高效课堂在全市推广,他又和其他老师一起研究、探讨,针对所在学校现状,提出开展高效课堂的设想和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高效课堂在农村学校开展起了一个好头。在晁峪初中支教的穆巍老师针对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在全校主动提出了“改变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思路。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体学生,注意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快乐学习的喜悦,教学效率显著提高,教学成绩明显提升,最终调动起了全校老师践行课改理念的积极性。目前晁峪中学的高效课堂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砥砺自我,不断提高

两年的支教生活,离开熟悉的城市,来到偏远的农村,对支教老师来说就是一种浴火,但这种浴火却又使他们的灵魂得以重生。固川小学支教的高鹏老师说,“来到这儿,晚上四周漆黑一片,特别是周末,感觉世界上只有自己一个人,心慢慢地静下了,杂念少了,心劲大了!”在新安小学支教的白丹老师说,“我眷恋这片土地,更眷恋这里的孩子,会继续关注孩子们的发展,做他们的知心大姐。很庆幸能支教到新小,作出微薄的奉献,收获温暖的情谊,激发更多的热情!她说在这种精神鼓舞之下,她会把“教书育人”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视为永恒的生命追求!晁峪小学支教的杨志华老师说,“山区的孩子多数是留守儿童,过早地离开家庭,和市区的孩子相比,山里的孩子不但要学习,还要学会照顾自己,很不容易。而自己能为山里的孩子们做的事情却很有限,他决心在这里的每一天都尽可能地为孩子们多做些事,多传授些知识,用心珍惜支教生涯的每一天。她还说,“用两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很有意义。”

回首人生路,难以忘怀的往往不是轻松、安逸的生活,而恰恰是曾经淌过汗,流过泪,拼搏过的地方。眼因多流泪水而愈亦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亦温厚。(文/马骁)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