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教育综合 > 2014年1-2期(合刊) > 正文
文化周原 德育岐山——陕西省岐山县创建教育强县纪实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作者:本刊记者 范希望 杨晓青 2014年03月17日 15:21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周原朊朊,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站在凤鸣山顶,听着岐山县教育局基教科吕主任用地道的岐山方言朗诵着《诗经》的片段,讲述着周人先祖古公亶父迁国开基的功业,着实让人浮想联翩。

岐山作为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南有秦岭作为屏障,比枕千山余脉,群峰逶迤,川原相济,土地肥沃。灿烂的岐周文化就在这块自然条件优越、社会风气良好的王道乐土上诞生。以“德”、“和”为核心的周文化经过春秋战国“儒墨道法诸子百家”的继承和创新,经过汉唐宋明经学理学、文人学士的弘扬发展,最终形成了今天中华民族独特且具有长久生命力的精神文化谱系,也使得中华文明在世界四大文明中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岐山自古敬天保民、崇文重教。三千年前,我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周公姬旦在这里“继文王之业,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政”实现了制礼作乐的大举,创造了西周一代灿烂大备的思想、政治、文化和教育,为后世所敬仰。近年来,因为文化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奋进的岐山锻造了教育新力量,因为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重教的岐山铸就了教育新形象,因为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古老的岐山书写出教育新传奇。2012年以来,岐山县祝家庄镇创建为市级教育强镇,省级标准化高中实现全覆盖,县教育系统荣获国家和省市各类荣誉29项,县职教中心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岐山县被确定为陕西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县。一项项成果为教育持续发展的周礼之乡频添注脚,“创建教育强县,提升教育水平,惠及子孙后代”的教育发展主旋律,铿锵有力,催人奋进。

富之教之,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最好的德政

“周监于两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在《论语》中,我们多次看到孔子对周公的称颂,称赞周公的德政,把周公的人格典范作为最高典范,把周初的仁政奉为最高政治理想,终生倡导的是周公的礼乐制度,更赞赏由周公大力推进的整个社会文明。21世纪的岐山人认真领悟祖先的优秀传统文化,深刻挖掘“弘扬周文化”与“建设新岐山”之间的深层次关系,县委县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充分分析弘扬周文化对建设富裕、人文、生态、和谐岐山的价值取向、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更深刻认识到“富之教之”,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最好的德政。古代周公“制礼作乐,敬德保民”,今日岐山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以“教育创强”为总抓手,统筹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岐山县县委书记张海建在2011年的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是民生之基,是千秋大业,事关每个家庭、每个人的生活,事关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全力创建省级教育强县,既是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全县人民的新期盼和共同要求的必由之路,更是建设富裕、人文、生态、和谐新岐山的迫切需要。”诚然,作为周礼之乡,岐山有创建省级教育强县的基础。岐山自古尊师重教,上世纪80年代岐山教育是宝鸡市教育的一面旗帜,培养出了一大批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优秀人才,许多人在国家机关部门担任要职,许多作家出自岐山,还涌现出了王稼祥等享誉省、市的名师,这都是岐山教育的辉煌。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下发了关于教育发展的 7个配套文件,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入开展创建教育强县活动,教育管理逐步规范,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育投入持续加大,教育项目积极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高效课堂全面推进,骨干体系建设突破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攀升。2011年,岐山县蔡家坡镇、凤鸣镇等6个镇分别荣获省市级教育强镇称号,省级标准化高中实现全覆盖。2012年,在前一年100万元重奖教育功臣的基础上,再次拿出30万元奖励岐山名师、发放高考质量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政府先后投资5500多万元,完成35个教育建设项目,建成27所标准化农村寄宿制学校、5个镇中心幼儿园。同时,教育质量稳步攀升,全县高考二本上线率比2011年提高3.34个百分点,两名考生分别被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提前录取,实现了15年来考取名校零突破。北郭中学、麦禾营中心小学等6所学校被确定为市级课改试验示范校,建成8所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全县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6%,学前三年入园率85%;累计撤并中小学119所,投资3亿多元,建设改造学校152所次,建成27所寄宿制学校和13所镇中心幼儿园;近半数学校配备了取暖设施,86%的学生受益;学校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全县共创建了3个省级教育强镇、4个市级教育强镇,三大高中构建了文、理、艺术特色加综合的教育新格局,均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标准化高中。2013年,岐山县的教育投入再创历史新高,争取中省教育政策性补助、项目建设等各类补助资金近3000万元,顺利实施县特殊教育学校、蔡家坡高中公租房等28个教育工程,特别是建成益店、故郡、蒲村、马江等13所标准化公办幼儿园,总投资近1500万元的城关幼儿园业已正式开园,可接收幼儿1200名,规模扩大了3倍,教育基础设施、校园环境、硬件设备条件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同时,启动营养餐计划,“蛋奶工程”、学生资助基本实现全覆盖。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更多的人们向城区聚集,他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要求更加强烈,城区中小学的扩容改造成为人民群众的最大关切。此项工程关乎民生、体现德政。比如,近年对县城关一小、县一中和县三中的改扩建,便是急人民群众之所急的民生工程。一管可以窥豹。座落于县城北环路东段的岐山县第三初级中学是一所普通初中,自2007年建校以来先后投资1300万元新建学生公寓楼、学生实验楼、教师办公楼。为了方便师生出行,学校投资30余万元,硬化校园主干道663平方米,铺设道砖1075平方米,并对门前道路下大力气进行平整、硬化。为保证教育教学的正常安全开展,投资14万元及时完善微机室、电子阅览室、梦想教室、多功能教室、图书室、理化生实验室等部室。为确保音乐课、美术课的上课整体效果,投资7.8万元添置了一批音乐、舞蹈、美术器材,分别建成了音乐舞蹈室和美术室。为保证学生正常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投资3.8万元添置体育器材等设施,对年久朽化的篮板进行更换。为使师生拥有良好的文化学习与专业提升的场所,学校先后投资5万元,新购买教师办公桌椅37套,为各处室新添文件柜32个,为教师宿舍购买办公桌20台,办公椅20把,钢管床38件,为学生宿舍购置架子床64个,对新建的师生灶从硬件上高标准配置,先后为食堂配备了价值10万元的消毒柜、冷藏柜,冰箱、留样柜、熟食保温柜、菜柜等一系列加热、保温、消毒的器件,保障师生食堂质量。这些措施使得师生住宿、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教学设施不断完善,学校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事实上, 岐山县现有公办中小学112所(高中3所、职中2所、九年制学校6所、初中18所、小学83所)。民办学校1所(双语学校),各类幼儿园73所(公办13所、企办5所、已审批民办幼儿园36所,未审批19所)。而岐山县第三初级中学仅仅是其中最普通的一所。总之,近年来岐山县在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方面已经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教育民生日益成为深得民心的德政工程。

立人达人,做到率先垂范就是从教者最好的德行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教育工作者的“仁德”在孔子看来就是“立人”和“达人”。孔子所谓的“立人”、“达人”实质上就是其培养人才的指导思想,也是他师德理论的核心、教育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孔子用其一生的奋斗为我们树立了“立人”、“达人”的师德典范。

立德树人、全面发展本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的岐山人当然明白德行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近年来,岐山县教育体育局把强素质、铸师魂作为教师内涵发展的主题,多措并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塑造人民教师良好形象。

1.以教育大讲堂为抓手,提升教育骨干的“仁德”修养

群雁高飞头雁领,打铁还需本身硬。抓领导抓骨干,正是“仁德”教育理念的最好体现。2012年的十月,岐山县教育体育局举办“弘扬周礼文化 更新教育理念 推动教育发展——岐山县第一期教育大学堂活动”,主讲人正是县教育体育局局长祝军林。参加这次活动的各镇(片)教育专干,各初中、中心小学校长,县局属单位负责人及局机关全体人员等岐山县广大教育工作者一起讨论学习了以“德”为价值原则,以“和”为行为准则的周原文化,学习了21世纪的岐山人从周原文化发展出的“厚德、仁爱、包容、求实”的岐山精神,也是第一次如此深刻地意识到弘扬周文化对建设富裕、人文、生态和谐岐山的深远意义和巨大影响。一转眼,两个年头过去了,这个将全县教育专干、中小学校长召集起来,由外聘专家和县教育局领导班子主讲,进行专题学习的教育活动在岐山县已经举办了八期。主题设置从《法律知识和校园安全事故应对策略》到《学校有效管理与校长管理智慧》,从《践行素质教育·做有幸福感的教师》,到《大力弘扬岐山精神 争做最美乡村教师》,讨论内容覆盖教育的方方面面,讲堂的组织形式也从几百人的全县大会衍生出以各个学校为单位的“小讲堂”,全民兴教蔚然成风。

在接受采访时,城关幼儿园园长李红丽告诉记者:“每次参加教育大讲堂活动时,自己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聆听了县委县政府领导、教育体育局领导及专家的精彩讲座,自身的道德素养及专业理念每次都有进一步的提升,教育大讲堂让我对教育事业及作为一名教师和幼儿园的园长所肩负的责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使我清楚的知道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良好的个人品德修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事业进取心及对学生的爱心。更加坚定了我从事教育事业的决心和信心,为我以后的工作增添了无限的动力。”

陕九学校校长赵恩仓告诉记者:“岐山教育大讲堂期期精炼,它是主讲人经验、智慧传播的阵地,又是各位校长系统学习管理理论的课堂。既展示了领导者的风采,也拉近了领导与各位校长的距离;既倡导了一种良好的学风,也开启了校长的心智。大讲堂每期内容切近学校管理者的实际,为注重内涵发展的岐山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

岐山县北郭中学校长罗宏亮在采访后还专门给我们写了封信表达他对县里开展教育大讲堂的支持并给予了建设性的意见:“作为农村学校的管理者,这样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现实生活中我都会把忙作为不去学习的借口,教育大讲堂把我从繁忙的事务中拉出来,给我一个集中学习的机会。由课改的理念,听评课的方法,到先进教育工作者的人格魅力等方面,让我对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了更好的理解,增强了我校大力实施‘高效课堂’的决心。同时,指导我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正确的进行听课、评课,服务教学,指导教学,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素养,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让我看到从事教育这一职业的重要性,要乐于奉献,用满腔热情,换来万家欢乐。每次听讲我都深受感动,闲暇之余反思自己,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同时,我希望大讲堂能再进一步扩大参与面,面对社会各个阶层,让群众了解教育,了解教师,学会参与教育。同时也应该有家教形式的讲堂,邀请家长参与,开展名师和各类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

正如第一期教育大讲堂上祝局长所愿,在岐山县教育体育局长期坚持不懈地积极宣传组织下,岐山的教育系统已然形成了把学习当成一种制度,工作热情高涨,教师职业幸福感强烈的生态环境。2012年的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县委书记张海建同志指出,岐山县教育最核心的问题是质量问题。提高教育质量需要抓好校长队伍、教师队伍、教研队伍“三支队伍”建设,而校长作为教师、教研队伍的领头羊,对这支队伍的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建章立制、“明德慎罚”, 促进行业风气的根本转变

县教育体育局局长祝军林告诉记者,在他刚上 任的头一年,有一次他去基层视察工作,在检查到某中学的时候,谁知迎面遇到一个醉醺醺的校长,更可笑的是,该校长见到祝军林第一句话竟然是:“来,给祝局长把酒倒上。”一时间让祝军林哭笑不得。还有一次视察工作,祝军林再一次“突然袭击”了某中学校长办公室,哪知这一校之长办公的场所竟然堂而皇之地摆着一台自动麻将机。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当时不在少数。祝军林很恼火,他决定杀一杀这股歪风。教体局从周公的“明德慎罚”的德治思想出发,出台了一个立竿见影的警示文件——“五个一律”。即,“凡因失职造成重大工作失误的一律免职;凡因赌博被有关部门查处的一律免职;凡因聚众酗酒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律免职;凡因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一律免职;凡因作风问题被媒体曝光的一律免职。”“五个一律”的出台迅速扭转了全县教育系统的不正之风,净化了岐山县教育管理环境,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此外,为了完善师德监督网络,岐山县还出台了《岐山县中小学教师违规违纪行政处分办法》,实施局领导包片抓点与责任挂钩制度,纪律作风“周检查、月通报”制度,组织了干部法律知识和财务制度培训,严明了财务管理纪律。进一步加强对违纪案件和违纪人员的惩戒力度,今年以来,共查处违纪案件4起,免除校长职务2人,给予行政处分3人,起到了明显的惩戒作用。同时,聘请了192名基层行风监督员对教育工作开展监督,邀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育系统离退休领导干部对教育工作开展视察,促进了行风的根本转变。

3.正面教育、榜样引领,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

岐山县教育体育局积极开展了了一系列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其中包括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参加师德培训教育,开展“中国梦·教育梦”师德演讲,提振岐山教育的“精、气、神”。举办“争做最美教师”论坛,挖掘各校先进典型、发现老师的真善美,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县幼儿园园长李红丽获得了第三届宝鸡市爱岗敬业道德模范,另三名师生获得了市级道德模范和美德少年提名,提升了岐山整体文化道德形象。成功举办了以“点燃激情,放飞梦想”为主题的教职工文艺汇演和教职工运动会,展示教师风采,激发了教师工作热情。完善评价体系、严格师德考核,按照自评、互评、学生、家长、学校等多渠道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并将师德考核与职称晋升和骨干考核挂钩,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素养水平。

陕九学校根据县教育体育局“师德建设月活动安排意见”的要求,结合该校实际,以“强师德,铸师魂,树师风”为主题,开展了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学校以班子建设为核心,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小组,以校长为组长,学校党支部书记和副校长为副组长,学校政教处主任、教务处主任、总务处主任为组员,努力做到三落实:组织机构落实、制度落实、活动落实,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此外,学校领导班子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宝鸡市教师职业道德“十条禁令”》等教育法律法规,每位教师都做了5000字以上的学习笔记,在此基础上全体教师还积极撰写了心得体会,学校党支部选择其中的优秀文章刊登在学校报纸上以增强教育效果。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陕九学校还下发了《关于在我校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的实施意见》,制定了详细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完善教师一日规范,强化评比奖励制度,靠正面教育、靠榜样引导、靠制度约束,既对教师从正面提出了要求,又从反面划出了禁区,使教师始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视“正己、爱生、敬业”为天职。

作为县教育领头羊的岐山一中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宝鸡市教师职业道德“十条禁令”》、《教职工违纪违规处理办法》等相关教育政策,引导教师树立廉洁从教、无私奉献的行业新风的同时,结合本校实际,启动了“校内名师工程”,评选出了16位校内名师和6位明星班主任,在教师节前进行了表彰奖励。并与教师签订了师德师风承诺书,彻底清查了有偿家教、向学生推荐教辅用书、接受家长宴请等违规行为,落实了“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学校还建立实施了“青蓝工程”,将优秀在职老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各16名结成对子,签订师徒结对协议,形成师徒关系对口培养,传授师德和教育、教学等经验。除过半学期举行一次学生评议外,学校教务处还在各班设立了监督员,每天反馈课堂教学情况及老师是否在教室抽烟、是否在课堂接打手机等师德师风方面的问题,加强对教师监督。学校还公布了投诉电话和qq联系方式,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学校、学生、家长三级监督评估体系的建立,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保障。

德之和之,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就是当前最好的德望

岐山作为周文化的发祥地,周文化所包含的各种典章礼乐制度、道德行为规范,影响周以后近三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周代倡导的以“德”为先的价值,所反映的至德、尚礼、贵和、仁爱、保民、敬贤、诚信、包容、明德、慎罚、孝道、礼义等思想文化精神,是人类社会普遍性的需要和共同性的期盼。通过研究周文化之精华所确立的“厚德、仁爱、包容、求实”的岐山精神,不仅是周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更是为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应当是岐山精神的一次巡礼和展示。

1.“德、和”思想沁润校园,道德模范大展风采

近年来,岐山县教育系统紧扣周礼文化“德、和”思想精髓,深入挖掘周文化核心价值,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发展方面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道德模范大展风采。他们以评选的道德模范为榜样,以推荐身边好人为抓手,教育学生争做文明小公民,争当美德少年,做崇德尚礼的岐山人,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继陕西省道德模范杜云飞、陕西省文明小公民王娇、当家少年刘岩、救人英雄冯浩杰之后,2013年又涌现出了“照顾患病双亲,诗意写人生”的感动宝鸡的人——安乐中学教师张玉琴、“带着妈妈去上学”的宝鸡市文明标兵——蒲村中学学生孙梅、“别样的母亲,别样的爱”的第三届宝鸡市道德模范——城关幼儿园园长李红丽、“见义勇为”的第三届宝鸡市道德模范候选人——青化中学教师武红科及当代“活雷锋”——安乐中学学生王娇、“自立自强美少年”——西机学校学生赵岚娜、“热心公益、关心他人”——县一中学生苟茜等3名宝鸡市美德少年候选人。这些师生的事迹已在岐山传为美谈,并被《宝鸡日报》、《陕西日报》、中国文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提升了岐山整体文化道德形象,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同时,他们还挖掘地方资源,编写校本教材《校园周礼》,用身边的资源教育学生,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以礼修德,爱心育人。2013年9月5日上午九点多,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来到了岐山凤鸣双语学校的校长办公室。他说自己是原九二班学生苗萍的父亲,今天特意来兑现诺言,给苗萍的原班主任杜静老师送来锦旗。接着,他就从包里掏出锦旗,慢慢展开,上面八个金线绣成的大字熠熠生辉:“以德育人,教学有方”。落款是一行小字:苗萍全家赠。老校长很激动,赶忙询问事情原委。苗萍父亲说:“女儿学习成绩一直居于中下水平,去年升到毕业班,分到杜静老师班里。第一次摸底考试后,学校开家长会,我忧心忡忡地问杜老师:‘我女儿比较笨,反应慢,能考上高中吗?’杜老师充满信心地说:‘没有笨孩子,只有懒孩子,只是学习方法不妥当,只要学法上有改变,一定能考上高中。’老师几句褒奖的话,让我特别受启发。当晚回家后,我就给杜老师打了电话:‘我把孩子交给您了,您就当您的女儿教,考上了高中,我送一面锦旗给您。’没想到,奇迹真发生了,一年多时间,女儿在杜老师管理引导下,学习不断进步,由中下到中游再到上游,中考时总分471分,顺利考上了岐山高中的重点班,我们全家太感激了,女儿是我们全家的希望,是杜老师点亮了我们的希望。”听到此,老校长提议,现在就到九二班给杜老师授旗。在老校长主持下,家长亲手将一面鲜红的锦旗交给了杜老师,老校长、家长、杜老师并排站在一起,笑逐颜开。锦旗在他们胸前闪光。九二班学生掌声雷动。教务主任齐亚军老师用相机快门适时地定格了这感人的一幕。

一提起陕西省道德模范杜云飞,老师们都说他是一位勤奋好学、团结友爱的好学生;同学们都说他是一位心底善良、为人正直的好同学;在父母和街坊邻居眼中,他又是一位通情达理、孝老爱幼的好青年。这位从普通农民家庭走出的高中生,瘦高的个子,朴素的衣裳,谈吐腼腆拘谨。和其他同学一样,他没有太多的人生经历,也没有什么传奇故事,但他却有一颗诚实善良的心,他多年如一日,帮扶自己的校友任智亮的善举,鲜活地演绎了一个普通中学生的平凡与伟大,真实与崇高。

2008年秋,杜云飞带着对学习的渴望,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踌躇满志地来到陕九学校,高一报到的那一天,杜云飞看到双腿残疾、拄着拐杖的同学任智亮,第一次向他伸出了温暖的双手。从此,不论是在学校的宿舍还是厕所,食堂还是教室,不论是上学期间还是节假日,总能看见貌似兄弟的杜云飞和任智亮在一起,这一如影相随的身影一坚持就是三年。每天清晨,杜云飞总会早早起床,自己顾不上洗脸刷牙,而是先去为任智亮打水、买饭。当任智亮吃饭时,他才开始做自己的事,之后再陪任智亮来到教室,开始新一天的学习。放学后,为避开楼道拥挤,他总是陪着任智亮最后一个离开教室。

周末对于任智亮而言是难熬的,由于行动不便,他很少回家,每周六下午,当住宿生们都忙于回家时,杜云飞要么自己陪伴照顾着任智亮,要么东奔西跑,四处寻找认识的留宿同学帮自己照顾任智亮,之后,便转向食堂、商店,为任智亮准备好周末所需的食物及用品后,他才放心地回家。

任智亮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到:“陪我上厕所、陪我回家、陪我上学、帮我买饭……有我的地方绝对有他的身影,他已经把帮我当成了一种责任。”

杜云飞对任智亮的关爱和帮助,时时处处呈现着他的亲和与善良,他的责任心和道德感染力彰显着他的人格魅力。他用他的朴实和真诚捍卫和守护着道德与良知,他用他的勤奋和坚持树立起了当代中学生的精神标杆,从他身上,我们充分地感受到了陕九学校以德育人的办学理念。从杜云飞身上我们也看到了岐山县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上的硕果累累,看到了璀璨的周文化孕育下的善行之花遍地开放,美德之河源远流长。

2.品牌学校初步建立,素质教育成效显著

在标准化学校建设初步完成后,岐山县把文化引领、内涵提升和精细管理、特色发展作为2013年重点目标,着力打造一批品牌学校。建设了全市一流的城关幼儿园;扩容改造了百年名校城关小学;建成陕九、蔡家坡高中数字化校园;打造了实验小学、县三中、枣林中学等特色校园文化;拓展了中高职合作办学模式,职教单招成效显著;实施了以“德、和”为价值取向的周礼文化道德教育;出现了北郭中学、凤鸣双语学校等课改名校和质量名校,全县各级各类学校都初步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学校。

从2009年起,全县首先进行了“高效课堂”教改实验,探索片区教研教改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益,共创建市级实验校6所,县级实验校17所,以教改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2013年,在参考人数减少的情况下,全县高考二本上线1713人,上线率33.75%,比上一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中考质量在全市排第3位,长期以来困扰岐山县初中教学的“腰软”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其次,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每年组织学生参加陕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科普知识竞赛活动,近三年上报参赛作品200多件,70件获奖。举办了四届全县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开展了 “科技之春”宣传、科技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建成了第一批7所学校 “梦想教室”。在中小学广泛实施了“阳光体育锻炼”活动,落实了每天锻炼1小时,每年开展中学生篮球赛和长跑赛等大型活动。积极探索体育艺术 “2+1” 实验项目,培植体育传统校12所,西机学校成为全市校园足球训练基地。同时,发挥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和乡村少年宫育人功能,加强对艺术特长生的培训,培养青少年创新意识。再次,校园文化建设蓬勃开展。在教育内涵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校长把目光投向了校园文化建设,很多学校希望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确立办学特色。每所学校活动既有规定项目,也有自选项目,教育系统“两节一会(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各学校紧扣实际,善于创新,突出多样化、个性化,拓展“诵弟子规、行圣人训、养好品行”为主题的《弟子规》进校园活动,同时挖掘炎帝故里、周秦文化发祥地、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等厚重的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了一批特色亮点的文化品牌。如驸马庄小学的周礼文化、实验小学的书法文化和杨柳村小学的经典诵读、城关小学的“2+1”课外活动等等已成为道德教育的典范。2013年,全系统投入资金378万元,栽植各类苗木10万余株,新建花圃30个,新增绿化面积70000多平方米,建成17所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和33所绿色校园建设示范校,办学条件不断优化,办学品位日益提升。

3.标准化学校建设取得实效,教育惠民力度持续加大

一是标准化学校建设取得实效。2013年开工建设项目37个,完成投资9500万元,涉及县城3所学校扩容改造,7所学校校舍维修改造,16所学校校园环境建设,2所高中师生服务中心工程,5所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和12所学校运动场地改造(软化7所,硬化5所)。其中城关幼儿园整体迁建工程、城关小学改造工程、特殊教育学校工程等一批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项目均已按期完成投用,发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出台了《岐山县中小学校舍外墙装饰方案》,使硬件建设与软件环境协调统一。同时,为15所学校配置了餐桌椅1000套,为24所学校配备了标准厨具,为25所学校增添了2300副课桌凳,为15所学校配置实验仪器和图书资料69套,为47所学校安装电子白板158套,为19所学校配发了电教设备,建成了2所标准化数字校园,33所学校新增绿化面积70000多平方米,改善了办学条件。

二是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收官。继续实施以“城镇幼儿园扩容改造项目”、“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和“贫困家庭幼儿入园资助计划”为主要内容的学前教育普及工程,大力建设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积极发展村办幼儿园,鼓励支持民办幼儿园发展。三年共投入幼儿园建设资金3800多万元 ,建成13所公办幼儿园,镇中心幼儿园建设顺利收官。剩余的安乐、五丈原、曹家三所社区幼儿园已在筹建中。目前全县已基本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民办幼儿园为补充,覆盖全县各镇区的学前教育格局。

三是持续加大教育惠民力度。2013年,岐山县通过多方努力,已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方位、无缝隙的教育惠民政策体系,做到了应免尽免、应补尽补,使更多的贫困家庭感受到惠民政策的温暖。从6月份开始,率先在全市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投资121万元,为寄宿制学校统一增配了餐桌和灶具,在35所学校实行学校统一供餐模式。全年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8027人次,资助资金3107.5万元。

文化周原,德育岐山。一方水土养一方百姓。正是这块窖藏华夏文明的神奇土壤才孕育出自强不息的岐山人民。世有教,方成规矩;子逢师,才为栋梁。岐山过去的发展得益于教育,岐山所出的人才得益于教育,岐山今后的长远发展还要依靠教育。这里流淌的是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矗立的是“教育强县”的光荣与梦想!我们相信,在岐山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教职工、家长、学子的共同奋斗下,岐山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