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教育综合 > 2014年1-2期(合刊) > 正文
如何管好孩子——逆反期孩子教育策略的几点思考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作者:岐山县第三初级中学副校长 苏灏 2014年05月08日 14:17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更是父母的希望和寄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愿。然而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要经历很多阶段,初中阶段应该算是孩子最叛逆,最令家长头疼,也是对孩子一生影响最大的一个阶段了。这个阶段是一个人理性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性格、情感逐步稳定的关键时期。一、叛逆期孩子的具体特点

“逆反期”是一个人从儿童到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孩子冲动、多疑、偏执、冷漠、抑郁、对抗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小则会影响孩子的学业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大则有可能导致孩子产生病态心理,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二、叛逆期孩子的身体特点

一般来说,人有两个逆反期,一是三四岁时,孩子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争取自主权利,比如孩子会说“让我自己穿衣服”“让我自己吃饭”……

第二个阶段:13-18岁左右,初中阶段。这个时期孩子对独立自主的要求是全面性的,是孩子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剧烈变化的时期,孩子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开始觉醒,强烈渴望摆脱家长束缚,按照自己的意图和想法独立行事。随着身体器官和机能的发育成熟,少年期的孩子在生理上开始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急剧和显著变化,大多数少年在感到好奇的同时,也会程度不同地感到不安和害羞,甚至产生恐惧及不知所措的心理。

1.独立自主与对家长依赖的心理矛盾。青春期是孩子自我意识迅猛发展的时期,此时,孩子心理上产生的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出现“成人感”意识到“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他们希望父母向对待成人一样地对待自己。这个时期,他们最讨厌父母管自己,最烦事无巨细地过问、千叮咛万嘱咐地唠叨,但同时他们又不具备独立自主的经济基础和自立能力,他们需要父母供吃穿,也需要父母帮他们处理和学校、社会的某些关系。他们这种渴求独立和现实依赖的矛盾,使孩子的心理上经常产生不安、烦躁。如:对父母的批评与责备,不管正确与否,都表现愈来愈强烈的反抗情绪,故意与父母唱“反调”。同时,他们的反抗更多的是以潜在的形式出现,如对父母在生活和教育上的安排,采取不关心、不表态、无所谓的态度等。

2.自我封闭与渴望理解的心理矛盾。进入叛逆期,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不再愿意什么都跟家长说,尽管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但心理活动的外在表露却开始失去了儿童的直爽、天真、单纯。这是少年期孩子最显著的心理变化之一,与父母之间产生了代沟,觉得父母不了解也不理解自己,与父母无法交流,产生一种孤独感,而内心又强烈地希望有人理解自己,渴求倾吐心声。如果这种矛盾的心理不能及时得到引导,就会产生抑郁、焦虑、自卑、偏执等不良性格。

3.心理发育成熟与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这个时候的孩子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对现有的社会地位欲求不满,由于孩子“成人感”形成,他们要求具有和大人相当的社会地位和决策权力,反抗在家里的从属地位,更反对家长权威式的干涉。(2)与大人之间有一个观念上的碰撞:开始对自然世界,对社会,对人生,对人际关系等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看法,但由于他们受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其观念具有幼稚性,表现出主动、偏激、绝对性。他们不理解大人的想法为什么与他们格格不入,更反对家长强加给他们的观念。(3)不能自控的情绪波动:由于孩子生理加速发展而造成的身心发展现状的不适应和不平衡,他们在缺乏准备的条件下,面对许多矛盾和困惑,这些不断出现的“矛盾”“麻烦”常常让他焦虑,遇到不满和不平之事,容易出现突发式的情绪控制。

三、叛逆期孩子的教育策略

1.给孩子平等的发言权

(1)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观点,不管这个想法和观点在你看来多么的可笑和不现实,都一定要很耐心和很认真听完,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2)不要随意指责和草率地对孩子的观点给以否认和评论。

(3)要对孩子的想法和观点做一个积极反应,让孩子充分地表达完自己的想法,做出积极的姿态:“你这个想法不错,要是再加一点或改变一点就更完善。”家长的积极反应可以让孩子心情愉快,充满成就感,从而积极向上。

2.批评孩子时切莫伤害孩子自尊心

(1)分清场合和措辞:切莫当着孩子的朋友、老师的面批评孩子,批评措辞要适当,切忌“你简直不可救药!”“你怎么不如某某学习好,你怎么什么都不如某某呢?”等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语。

(2)对事不对人,批评孩子时不要用“你怎么从来”、“你怎么总是”等言语,要针对这件事,就事论事,不要翻旧账。

(3)适当冷处理。当孩子情绪反应强烈,言语激烈冲动的时候,家长干脆采取不理睬的态度,等孩子冷静思考,平息冲动后再作批评。

3.让孩子学会将心比心

家长干涉过问孩子的行为,应当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担心和忧虑,如:“妈妈能理解你,但你这样,妈妈真的很担心。相信你能理解妈妈的心情,会自己处理好这些事情。”让孩子知道家长的爱心,先询问原因,并说明自己心里着急、担心,希望孩子站在家长角度,体会家长的爱心和不易。

4.与孩子的对话尽量少产生摩擦

如果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爱心是基础,那么耐心就是方式方法的问题,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尽量地沉住气,话到嘴边咽一口,尽量地改变对话的语气、方式和方法,尽量地在对话前要弄清楚孩子的心情、情绪、学业情况后,先降低自己的身份,寻找到与之对应的切入点,打开孩子的心扉后,再循序渐进,用自己严密的逻辑推理为孩子指点迷津。

5.让孩子多读有关逻辑推理方面的书籍

一般孩子的成熟的思维和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在这个阶段形成,所以家长应极力给孩子讲述有关的知识,并对于事理进行简要的分析,帮助其形成严密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6.让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实践

与叛逆期性格同期产生的其他品质还有吃苦耐劳、渴望成功等多种心理品质。这些心理品质的形成将与叛逆的心理品质一同滋生并滋长,所以要减少叛逆等消极心理的影响,就要促进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形成,逐渐使良好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在孩子成长期占主导地位,消极的心理品质就会自然而然逐渐减退。比如孩子回家后就主动做作业,能主动承担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遇到稍微复杂的事情能说出简单的处理意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等等,对于这些,家长应及时恰当的予以肯定,这样孩子就会有了满足感、成就感,就会朝着这方面积极进取。

四、叛逆期孩子教育的几个误区

1.顺从思想

大多具有叛逆性格特点的孩子都不好教育,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要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来对待孩子,切忌操之过急,凡事都要思考,有些事情不能简单武断,不要因为难管,对孩子的一些无理要求一概满足,这是大多母亲容易犯的一个错误。

2.严管思想

有些家长对孩子不信任,没有给小孩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对孩子的教育达到事无巨细的程度,这样往往适得其反,孩子本身在学校里有压力,回家以后来自于家长的压力更大,只能迫使孩子越来越叛逆,与你的教育目标愈来愈远。

3.放空思想

有些家长可能因为平时的工作忙、压力大,只顾及自己的工作,或一心扑在做生意或挣钱上面,总想着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责任,而轻视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不闻不问。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亚洲,则国雄于亚洲。”管好孩子是对孩子和自己的将来负责。每个孩子都要长大,都会经历“叛逆”,作为家长,只要能细心观察、耐心倾听、用心思考,真诚地去关爱、理解、引导孩子,那“叛逆”将不再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火焰山,而会成为滋润父母和孩子感情的涓涓细流,成为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宝贵经验和终身财富。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