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教育综合 > 2014年1-2期(合刊) > 正文
授之以渔——关于生命、生活、 责任的一点思考
来源:陕西教育报刊社 作者:西北工业大学 刘 欣 2014年05月08日 15:33

成为一名大学心理老师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了,碰到过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但是我却越来越觉得所谓的“心理问题”往往只是表象,内在里是当代学生对于生活的态度有着越来越多说不清道不明的矛盾与困惑。首先是关于生命的问题。

曾经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每个人与宿舍的同学或多或少都有过争吵与矛盾,然而我们从未曾想过,这简单的矛盾会导致多么严重的后果,可能女孩子互相不理不睬,过几天却又一起逛街购物,复习考试;男孩子则互相抡几拳头,隔天就勾肩搭背哥儿俩好起来。

然而现在,我见过不止一个宿舍里对其中一位同学抱有或多或少的担心,担心他或她对宿舍里的其他同学构成生命的威胁。有一个女生宿舍,几位同学怀疑另一位室友有偷盗行为,在其他同学的见证下检查了该室友的柜子发现了赃物。然而该室友并不承认偷盗,而是不小心收错了衣服。但是这几位同学依然要求这位室友换宿舍,理由是一直以来这个室友跟她们的关系都不好,这次她们检查了她的衣柜,还不知道她会怎么报复她们呢,说不定还会像复旦大学的林某一样给她们投毒呢!甚至她们在报告老师的当天晚上就已经决定不再回宿舍睡觉,直到该室友搬出来。

且不论这位室友是否真的有偷盗行为,单就是几位同学的担心就让人有种莫名的心寒。我们对于身边同学的信任就只剩下这么点了么?是什么让我们如此不安?当我们调侃着对朋友们说“谢室友不杀之恩”时,我们的心底又会泛起怎样的波澜?

然而我又真的能够理解她们的担心,从1995年清华大学女生朱令被投毒,导致终生残疾,到1997年和2013年,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也分别发生投毒案,甚至就在刚才我正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网络上又传来消息,一名中学生因为和同学发生口角,居然持刀刺死了自己的同学。一桩桩惨剧让我们震惊的同时也让我们不禁感叹,在现今青少年的心中,生命之于他们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在复旦大学投毒事件发生之后,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就曾评论道:“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的人,他们可以成功,可以出息,甚至可以所谓的“光宗耀祖”,但是他们却缺乏人最根本的“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我们的教育在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甚至也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同时,却忘记了最关键的生命教育。所以,有越来越多对生命漠视的人,也有越来越多对生命漠视产生惧怕的人。

其次是关于生活的问题。

作为一名心理老师,我在课堂上组织过一些有意思的心理活动,希望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中获得成长。然而参与者寥寥无几,更多的学生埋头在作业或者手机里,只在有笑声的时候抬头看一眼,笑一笑。然而这些学生往往在下课后会找我抱怨,学校生活太无聊了,每天除了学习睡觉,就只有上网玩游戏或者聊天。

这些学生很像一个故事当中的一群年轻人,他们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了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于是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这群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在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出了一条独木船。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苏格拉底道:“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

每天早晨上班时,我都能在公交车上碰到一位老人,年纪有些大但精神矍铄的样子。有个中年妇女给他让座位,他笑呵呵的说“不用,不用,”中年妇女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让你站着我多不好意思的,”老人依然笑呵呵的说“我不大,我才92岁呢!”满车的人都听到了,也都露出了钦佩的目光。在接下来老人与妇女的交谈中我知道了,老人曾经是设计工作者,退休后就参与了很多老年团体活动,现在每天早晨8点都要到莲湖公园去唱歌。老人和我在同一站上的车,到莲湖公园大约有七八站的路程。今天我再次遇到了老人,才发现他居然是坐另一趟车到我所在的站,然后再换乘和我同样的车到莲湖公园的。这样一位老人,没有人逼着他参加这些活动,但是他愿意,他投入,所以即使每天要早起,要倒车,但是他很快乐,并且也能把这种快乐与投入传递给周围的人。

快乐需要投入,生活亦需要投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会轰轰烈烈,但就是这平淡无奇的生活,有的人乐在其中,有的人却眉头紧皱。没有什么事情是你不用真实投入与体察就能够感受到兴趣与快乐的。当我们常常抱怨生活“无聊”、心情“郁闷”的时候,我们能否又问问自己,我们又为生活投入了些什么。

最后是关于责任的问题。

今年开选修课,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类的选修课程在工科院校是非常受欢迎的,因为点名少,内容简单,容易过。所以在选课系统开启的第一时间,这样的课程往往就被抢选一空。而在我们学校,学生第一个礼拜试听后还可以再次进行改选或者退选。为了增加课程的互动性,我在今年的课程中增加了一项调查项目,发布一些心理学的小调查和小实验,由学生自行在校园中进行,最后在课堂中展示结果。然而,第一节课发布调查项目并分组后,第二节课退选和改选的人数多达21人,甚至还有一个调查小组的组长,在接到我的提示短信后才回复,“对不起老师,我已经改选了其他课程,请您选其他同学做组长吧!”回复很有礼貌,但是我还是想问一问:同学,你的责任心在哪里?

面对这样的结果,我无法表达我复杂的心情。如果我布置实验调查的行为也是一次实验的话,那么实验的结果让我们感到很遗憾。现实生活中有太多我们愿或不愿做的事情,由不得我们挑挑拣拣。碰到问题,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落荒而逃?不想干了,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撂下挑子,放下责任?试问这样的人,谁敢再跟他合作,谁敢让他承担重大的任务?

我们不止一次在网络上、媒体上看到这样的故事,年幼的孩子或者年迈的老人用他们柔弱的肩膀支撑着困苦的家庭。他们可以逃离,他们可以祈求施舍,但是他们没有,他们选择坚持,他们用生命中最大的能量选择坚持。然而我们的学生仅仅在一次小小的实验中就退缩了,放弃了。生命也许由不得我们选择,也充满着许多我们不愿做却不得不做的事情,如果“被选择”是我们的不幸,那我们又怎能不去好好做让我们的不幸更加不幸呢?

关于生命、生活、责任,我们有太多想说的要说的,然而有时又不能说得清楚明白。就像老师对于学生,总是想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但有时说出来的他们要么不相信要么不能理解。所以我想,不论是生命、生活还是责任,要想通透就只能贴近,这是一种态度的传递,而不能靠言语的传授。与其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不如告诉他们如何去自己寻找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合适的。也许这就是授之以渔的真谛吧!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