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师风采 > 西安市鄠邑区电厂中学程雪慧 > 正文
也说语文老师的功夫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作者:程雪慧 2020年09月09日 11:27

上周五连着听了三节赛教课(一节为政治《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政治和语文同属文科,有许多共通之处,故后面所谈也包含该科),之后进行了点评,我从“语文教师的功夫”角度切入,与同行朋友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课如其人,这话有道理,三节课都展现出三位老师的个人特色,我感受到了三种不同的风格,即情感的力量——起伏之美,思辨的力量——沉潜之美,鲜活的力量——体悟之美。之所以感受强烈,跟老师自我的素质密切相关,说的直接一点儿,就是语文老师的功夫。

一、文本解读的功夫

关于教学目标。一节成功的课,首先要看目标设定是否合理,目标是否有效达成。

《书愤》知识目标之一设定为“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我认为失之偏颇。本诗是典型的叙事抒怀,虽然也有写景,但景的背后是陆游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二句写作者在镇江前线时,雪夜遥望瓜洲渡口宋军高大战舰;在南郑前线上,乘秋风,跨铁马,奔驰在大散关道上。作者写这两句是有特殊用意的:一是作者亲自参加的两次胜仗,宋朝的军队曾经在瓜州和大散关击败过金军;二是两个季节,冬天和秋天;三是一南一北,深入前线敌后,镇守军事要塞。作者用列锦的写法高度概括了早年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的战斗生涯。我们要让学生体会的是这些名词背后的万丈豪情及为国献身的耿耿忠心,并不仅仅要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因为目标的浅层次,导致了课堂上赏析的不深入,比较遗憾。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目标之一是“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思想,领略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风格”,首先这两句在逻辑上有问题,应该调换一下顺序。这篇课文至少应该在学生概括几个弟子性格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一个立体多面丰满的孔子形象,即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形象,作为政治家和思想家的孔子形象。这样层层递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也能抽丝剥茧,感受到活生生的人。

关于内容梳理。这是点线面三者结合的问题,要讲究方式方法。

《书愤》属于诗歌教学,无疑要用到诵读法。如何读,就涉及到对整体内容的把握,内容理不顺,理解不到位,语气、停顿、轻重等都会出问题。这堂课,教师也费了心思,配上了恰当的音乐,营造氛围,调动情绪,但是,这样的读并没有建立在整体感知理解全篇的基础上,所以没有达到直击人心的艺术效果,为读而读,亦失了语文的魅力和味道。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也读,分五个角色朗读,设置场景,将学生带入文本,效果还算理想,在探讨弟子性格特点的环节学生就表现的比较好,能很快入题,不旁逸斜出。当然这跟文本有关系。诗歌重在抒情,高度凝练,较难把握,正因为这样,才更见教师的功夫,需要教师采用更多的方式方法加以引导,如图表、分类、对比,以及这节课要教给学生的“知人论世”、用典等赏析手法,等等。

关于内容挖掘。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有自己对文本的深刻独到的理解,不会停留在文本的表面。

《书愤》字面上是记述自己的愤激,但是人的思想是复杂的,就一瞬间而言也会有多种情感交织。以第一联为例,“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开篇一个“早岁”,就包含了无尽的情绪。写这首诗的时候,陆游已经61岁,在家赋闲整整六年,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花甲之年,回望前半生,诗人有欣慰,毕竟曾经有梦;诗人有自嘲,还是少不更事;诗人有无奈,未料世事艰难;诗人有急切,谁想余生几何;诗人有愤怒,命运听人把控;诗人有不甘,也许感动上天,等等,“早岁”这两个看似普通的字眼,是诗人用半生的年华凝结出的深刻感受,是诗人一杯杯愁酒灌入热肠后的喷薄而出,是内心难以抑制的感慨万千,他无法细说,不能细说,貌似平静的外表下,是内心的波翻浪滚,化作了后一句的“中原北望气如山”,作者的情感就在这一伏一起、一收一放、一低一高、一缓一急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接下来的几联,情感也在跌宕变化,可以想见,诗人的内心该是多么的煎熬,忧国忧民,渴望建功立业,然而现实却是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凉愁苦。面对如此境况,如果只是发泄、牢骚,那这首诗歌的价值就要大打折扣,一句“千载谁堪伯仲间”,展现的是老英雄的不服、不低头、不畏惧、不认命,恰如一座火山,正在酝酿,期待爆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精彩在于对“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的拓展探究。这时候“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发挥了作用,只凭课文的一句是无法了解孔子的思想,更无法走进孔子的世界,他的郁闷其实一直都在,那么就需要教师细细地淘出来罗列给学生,让学生在拓展延伸中去感悟。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量,这一点很难做到,所谓一碗水不是凭空就能有的。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一课,教师紧密结合生活热点,将春晚、电影等引入课堂,鲜活有趣,切合学生的兴趣点,但是整节课更多的在于罗列现象,对于现象背后的东西挖掘不够,学生的回答紧紧停留在一些冠冕堂皇的正确又标准的答案表述上,少有思想的碰撞,,少有思维的流动,热闹的表象不代表真正学习的真正发生。

二、课堂讲授的功夫

关于课堂生成。对于赛教课,教师备课比较扎实,扎实到每一步都做了精密的设计,希望四十分钟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课堂上看似给了学生问答的机会,其实问题的指向都是预先确定好的,教师会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走向预设的方向。显然这不是理想的课堂。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上,我听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追求的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而儒家却追求“大上有立德,其次是立功,其次是立言,虽久不废。”一无一立,一出世一入世,该作何理解?可惜这个问题没有进一步展开,错失了一次很好的探讨机会,直至我现在写道这里,都还在惋惜。而教师的功夫,很多时候都是在这种生成中锻炼出来的。

关于课堂结构。谋篇布局,考验的是教师总览全局的能力,如何起承转合,如何快慢有致,如何动静结合,如何突破重难点,等等,需要巧妙规划,环环相扣,方能行云流水,自然流畅,让学者无障碍,让听者不走神。

关于切入角度。这三节课切入都算顺畅,无论是“愤”、“教育家思想家”还是“文化现象素描”,都能很快入题,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关于教学方法。这一点千万不能小觑,虽然条条道路通罗马,但课堂时间有限,更要顾及语文学科素养中的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不是说只要能到了罗马,无所谓走哪条路。教师需要提前对道路进行探索,要带领学生走那条风景最美、最有效,最节省时间的道路。听说读写赏析,如何具体操作,确实需要好好设计。首先教师要能熟练操练,能预知效果,不能盲目或者作秀。当然,可以辅以音像、图片等等。

关于板书设计。板书是一节好课不可缺少的一环,好的板书一定是课堂一道美丽的风景,不但能完整展现学习过程、知识重难点,还能激发思维,升华内容,让人记忆深刻。

赛教结束了,但是我们对语文的热情不会消减,我们对自己素养的提升不会停步。语文学科的魅力是多样的,语文老师只有不断丰富自己,才能欣赏到语文不一样的风采,体味到语文更多更美妙的趣味。

责任编辑:沐光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