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师风采 > 榆林实验中学张彭飞 > 正文
也谈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作者:张彭飞 2020年06月05日 10:57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对教学实践基本特征的高度概括,是对其实践过程和结果的高度期望。由教学实践的基本特征,我们可以看出一堂好课的标准至少具有以下特点:

多维性:一堂好课标准的评价因素具有多维性,不同的学科各有自己的特点,同一学科的内容因人而异挖掘教育的深度也不同;学生个体差异,接受能力、学习效果有所不同;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能力、学术水平、教学风格各不相同;评课教师的思想意识、教学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各不相同,等等。这样的多元因素,必然导致对一节课的优劣评价得出不同的结果。

发展性:一堂好课标准是一个动态的、可变的、发展的。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学实践活动呀了更深刻的认识,好课的标准也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有一个逐渐被多数人认可的过程,并且在发展中逐步趋同化、系统化。所以我们认为好课标准具有逐渐发展性的。

开放性:教学实践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多样性的活动,其衡量的标准也是开放的,其要害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智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激励性:一堂好课标准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最高理想”尺度,表现在对教学实践的评判作用、激励作用、管理作用。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学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而好课评价直接影响到其它评价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所以好课评价制度对整体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将会产生重要影响;科学的合理的好课评价标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激励作用,直接为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要求,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基于上述这些特点,能够适用任何时期、任何课型、任何学生的一堂好课的标准就难以定论了。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说过,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首先它应该是有意义的,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锻炼了能力,并在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第二,这节课应该是充实、有效率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第三,这节课应该是生成性,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第四,它应该是常态性的,准备过度的课不利于课堂中思维的碰撞,很难生成新的知识。

于是,笔者就适用于新课改的基本要求,针对数学教学提出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供同仁参考。

1、教育理念层面。制定符合教学新理念,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分解目标要求:

基础目标:指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中所确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思想品德。

提高目标: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主体发展。主体性发展目标主要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主体发展突出过程性,体现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

体验目标:数学课堂教学注重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创造或成功的心理体验,通过数学实践活动感受生活的乐趣、收获的愉悦。

2、教师执教层面。良好的教学基本功,较强的教学能力,表现在课堂上驾驭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

教学能力:备课、教材处理是否透彻、适度,语言表达、板书与设计是否准确完美,教学反馈及调控处理突发问题是否合理、科学有效,等等。

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师形象教态、问题的设置与探究、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激励艺术等方方面面是否符合教学目标要求,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最大限度追求目标现实。

3、学生学习层面。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学习,主要表现: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浓厚兴趣和持续学习的动力,能够保持较长积极思考问题的长度,课堂中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有所收获。

4、教与学整合层面。成功地实现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的转变,教学内容丰富,多方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结构达到最优化,教学过程有创新,教学互动扎实有序、学习活动深刻有效。

5、学习效果层面。能够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完成教学任务,能够质疑问题拓展学生思维深度;学生知行结合,经历学习实践有所体验、收获,能够独立完成课程作业;能够反思学习,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又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

总之,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就是看课堂中是否坚持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否依据课程标准施教,是否体现了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就是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在上述五个层面中,只要具备优点多、有特色、有成效、有缺憾反思,那么就是一节好课了。

责任编辑:沐光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