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师风采 > 商洛市商州区中学毛启智 > 正文
语文教学的着力点——朗读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作者:毛启智 2020年05月28日 10:34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汉字有四声之别,因此就有声调之抑扬,非朗读不足以体会到文章的铿锵之声,音乐之美。汉语重声韵之连绵,因此词语便有双声、叠韵、全重叠、交错重叠等组合形式,非朗读不足以表达其音韵之美。汉语讲究节奏与对称及声韵调的组配,由此而产生特有的节律之美,非朗读不足以感受到其朗朗上口、悦耳动人的魅力。足见朗读的重要。语文是读懂的,不是老师讲懂的。语文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朗读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促进初中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朗读,学生“品味”“体验”了词语的意义、色彩,受到熏陶感染,还锻炼了用语音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通过朗读,教师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词句篇章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和认识水平,还可以检查学生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搞好了朗读,课会上得轻松愉快;同时,还会给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朗读要调动脑,眼,口,耳,所视信息将有两次输入大脑(看到和听到)和一次输入大脑(读出)的机会,信息的多次反复,增强了记忆,加强了识记的牢固程度,可以让学生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能够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现行教材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意到了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朗读,可以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事,如临其境。随着朗读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的范文是文质兼美的。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直接和文本对话,可以体会到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并从中受到感染,得到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加强朗读训练,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果学生受到良好的朗读训练,平时说话也会自觉不自觉的运用一些朗读技巧,注意语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语调语气的变化,并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朗读训练还可以为口语交际积累一定的语言素材

一、朗读有助于强化记忆,丰富语言积累。

注重语言的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在其基本理念及总目标中均提到要有“丰富语言的积累”,而实现该要求的主要途径就是阅读。阅读有多种方式:朗读、默读、精读、浏览等。其中默读是大多数成年人采取的阅读方式,但是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特别是三平台的学生,多数同学自控力不强,在默读中难免有走神、开小差的情况,以至不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细节。对比可知,默读只是“眼——脑”两种感官的运用,一个人静坐在那里,思绪飞扬,旁人是不清楚的;而朗读则不同,它要经过“眼——脑——口——耳——脑”多种感官的参与,在清楚、准确、顺畅、生动的朗读要求下,每个学生都会注意尽量不读错,不读丢,不读断,那么,他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从而强化记忆,丰富积累。

二、朗读有助于激发兴趣,加深文本理解。

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口而诵,心而惟”,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强调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读出其中的韵味,领悟深层含义。有感情地朗读,使声音进入大脑后产生很强的形象感和画面感,这时,原本无声的文字变成有感情的音符,文句的生命力跳跃并迸发出文章所体现的情感。如果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来渲染气氛,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启发学生的想象,再造意境,这样对课文的理解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朗读有助于建立自信,提高表达能力。

“出口成章”是对表达能力强的人的赞美,形容口才好的人文思敏捷、言语凝练,话脱口而出即成一篇文章。其说话的勇气和语言的积累都离不开朗读的训练。朗读把辨形、释义、正音、识字有机地结合起来,还能积累词汇,熟悉句型,洗练语言,规范口语,从而培养正确、流利、清晰、富于表情的说话习惯。学生坚持朗读,既培养了语感,锻炼了记忆,积累了语言材料,又会渐渐把文章的节奏默化成自己的节奏,在不知不觉中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

四、朗读有助于家长参与,转化待优学生。

对于学习态度不够主动,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待优生,课堂对当堂内容难以全面掌握,回到家往往也草草应付书面作业了事。他们一个学期下来常常不知道学过多少篇课文,不知道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长期做着耗时低效的工作,家长也爱莫能助。而朗读的作业就方便了家长的督促指导。孩子读得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家长即使不看书也能听得出来,稍一留心,就书中的内容与孩子进行交流,既有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又增进了亲子感情。试想,一个对每篇课文都能熟读成诵的学生,成绩怎么会不优秀呢?

一、朗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朗读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

二、朗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的自觉朗读的习惯。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的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它们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责任编辑:沐光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