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要闻 > 正文
从小黑板到智能教育 教具变迁见证教育发展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作者:冯丽颖 2018年11月19日 21:15

改革开放40周年来,不知不觉中,一些教具已经或正在退场,新的教具不断更新换代。退场与更新折射的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的变化,是社会发展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不断丰富。

昨天 不少教具渐已退场

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这三大教具沿袭了很多年。扎根乡村中学23年、托起无数农村学子走出大山梦的英语教师李艳萍,回忆起最初参加工作时的情景感慨地说,那时候,教室里不仅有一块大黑板,老师往往会额外准备几块小黑板。老师经常是课前就把习题抄写在小黑板上,当大黑板上写满了,为了避免学生写得慢来不及抄,就会挂上小黑板。在课前老师就要花许多时间去写小黑板,非常辛苦。当时这种满满几黑板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填鸭”式教学,学生学习很被动。

磁带录音机,现在不少孩子可能还没见过。李艳萍老师言,伴随着三大教具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在英语课堂上还有磁带录音机,虽然播放时候出现杂音、卡带、想听某一段不太方便等问题,但是是农村孩子当时唯一能接触地道英语发音的机会。现在虽然也用录音机和配套的磁带,但在考试时候已改为音质更好的优盘播放,且练习英语听力的工具更加多元。

在那教具非常少的年代,制作大量教具辅助教学,是必不可少的。1995年参加工作的于红波老师是手工制作教具的老师们的缩影。于老师说,那时,学校里可用于语文教学的教具仅有的就是一套挂图和几台能够播放幻灯片的投影机。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于老师就不得不经常制作教具,如字词卡片、角色图片、头饰、简单的幻灯片等。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为使学生轻松理解上中下之间的相对关系,我把课文上的静态插图做成了一个动态的,上课时候,只要拽动绳子,三个人物角色就会在滑梯上滑来滑去。通过动态演示,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上中下之间的相对关系,听课的区教研室老师赞不绝口。”现在,现代化的教具不断走进校园,于老师自己再也不用像过去一样经常动手制作挂图、卡片等教具和提着小录音机去上课了。

土操场、笔灰大的粉笔、吐水不利还要吹一下的圆珠笔……毋庸置疑,此前陪着我们走过无数岁月的教具有的已经退场,有的正在退场,而让我们不能忘却的是教具背后承载的故事和心血。

今天 教具趋向智能多元

于红波老师感慨道,2000年以后,学校的设施设备“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好多学校开始配备了电脑、幻灯机,建起了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室。

在这个背景下,于红波老师只需要提前制作好一个多媒体课件,课堂上,规范的字词、精美的插图、有趣的动画、标准的范读和动听的背景音乐,甚至3d展示,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学生能有效地掌握那些原来只靠讲或者比划等难以理解和抽象的内容,还节约了老师制作教具的时间。于老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水平也随着多媒体的升级在不断提升,由开始的演示型转向初步的交互型,再升级到到多功能交互型,而随之引起的则是教学方式的转变,于老师不再单纯地为学生演示,学生也不再只是被动接受学习,可以通过交互式操作来参与其中,实现了学生和电脑的“人机对话”,课堂也在悄然地由“教”的课堂转变为“学”的课堂。

有了多媒体教具的助力,李艳萍老师把节约出来的时间用来更好地用来钻研学情、课标、教材等。还专门安排了英语作文课,学生的习作水平相比以往学生提高了很多。

“科技的发展真是神速,快得甚至让我们有点应接不暇,不到5年时间,就在我们还在探索如何制作更好的交互式多媒体课件时,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庭,我们的教学信息技术也搭上了网络的快车。”于红波老师说,“在网络环境下,我们的多媒体课件可以链接网络搜索引擎,不再只是按照教师备课时的预设来呈现教学内容了,也不再局限于过去的用投影来演示课件内容,或实现一定的‘人机对话’,现在可以实现学生人手一台电脑,学习过程中,自己遇到的问题可以随时通过搜索引擎来解决,课堂变得更加灵动、多变,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生成,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变得更加广阔。”

互联网云平台资源为农村教师的成长装上了引擎。“在云平台上,我们在农村的教师像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周边的教师,乃至全国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经验都可以借鉴,教育现代化带来的就是农村教师成长得更快,农村教学质量更好。”李艳萍说。

触控式电子白板、云课桌、电子书包……今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经费的不断投入,现代化教具日趋智能多元。

明天 智能教具服务未来教育

近年来,人工智能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并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人工智能+教育”将给教育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对此,西安市鄠邑区一中王昌辉老师表示,“人工智能+教育”无论如何发展,都只是为教育本身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

人工智能的发展也让教师开始担心自己将来会不会失业。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陕西省学科带头人、西安市黄河中学物理教研组组长教师刘小芳认为,人工智能在教育未来的许多方面,如个性化教学、自动出题与批阅、学生心理素质测评与改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实时监测、学生成长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知识的传授等方面,都可以承担起教师的角色,但是有些是机器不可代替:一是帮助学生塑造完整人格,培育学生爱国情怀、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时代担当以及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不可代替;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情感、眼神和肢体等的交流不可代替;三是教育的真谛——师爱,不可代替;四是同伴互助学习,不可替代。不过可以确信的一点是,“人工智能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任务更重了。”刘小芳称,“未来的教育是教师与人工智能协作的时代,要求教师要向更高水平发展,要拥抱人工智能,注重指导学生个性化发展,教授学生有价值的知识,培育学生思维、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不转变观念和提升水平的教师终将被淘汰。”

信息化技术是为学生服务的,而在现代化教具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陕西省正高级教师、首批教学名师马骏老师坦言,“现在高中物理实验存在一种偏颇:高中生实验多在PPT和习题里上,学生死记硬背标准表述,考试可能考得好,但造成动手操作实验能力差,这不符合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国家要求。”宝鸡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陕西省幼儿园自制教具一等奖获得者蒋志瑛深有同感地说,PPT虽然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果,但是翻页过后就没有了痕迹,所以能保留核心内容的粉笔板书在当前依然有着存在的意义。还有有的特教老师,完全依靠PPT描述或多媒体演示来代替真实的教具感知,这是不行的。特教的孩子需要特别的教具反复感知来认知。教具还要因生情况特制,比如都是盲童,还分好几种,统一的教具无法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给教师提供的是统一的标准化的教具,某些教学情境和知识点需要的个性化和特色化教具几乎没有,还不好买到,这就需要教师特制。”刘小芳言。

责任编辑:白乂爻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