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想前沿 > 正文
让学生“野”起来,必须解除后顾之忧
来源:教师报 作者:许艳丽 2021年04月22日 15:52

不知何时,课间跳绳、跳房子、踢毽子、打弹珠等儿童游戏在校园内消失了,除了体育课,操场上看不到学生跑跳的身影,不少学校课间10分钟鸦雀无声。《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课间圈养的情况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普遍存在。不少学校以强调纪律为名,想方设法让好动的小学生安静下来,美其名曰“文明休息”。有的学校甚至让人感觉不像是学校,即便身处校园之内,也有鸦雀无声之感,不仅听不见读书声、讲话声,连学生走路也是轻轻的。(4月12日《半月谈》)

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要允许孩子在合适的时间,释放自我的情绪,展现自己的天性。如若只有紧张与安静,而没有放松喧闹,那么,孩子的心理难免受到无端的压抑,这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更不利于孩子的有效学习。

学校应让学生“野”起来,该静的时候静,该动的时候一定要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这才是学生理想的学校生活。

事实上,学校管理者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教学规律,不可谓不熟悉,但是,他们却不敢任由学生的性子来。一来,生怕出现任何安全问题,对学生造成一定的伤害,引起不必要的家校矛盾冲突。二来,生怕学生“野”惯了,玩上瘾,丢了学业,影响学习,保障不了教学成绩。

要让学生“野”起来,必须解除学校以及教师的后顾之忧才行。在安全层面,学校要全力排除校园安全隐患,做好校园无死角、全方位的安全防护工作,给予学生一个安全的玩耍环境。区域层面,要做好顶层设计,为每位学生购买相应的人身保险,对意外伤害事故,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同时,学校应制定科学周密的学生安全防护措施,尽最大可能履行教育职责,提高校园安全保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应建立完善校园意外安全伤害事故处置应急机制,一旦出现校园安全事故,依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安全事故客观、公正、科学认定,及时处置突发事件,妥善处理家校矛盾,给学校与教师吃下“安心丸”。

在教育教学评价方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更应当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坚持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不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关注度,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改革,扭转重智育,轻体育的错误倾向,让学校教育回归常态。

让学校成为学生们向往的地方,让孩子们在校园里得到成长,最大限度地发展,让最该玩耍的年龄,享受最快乐的童年,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尽的教育责任。

责任编辑:杨子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