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聚焦 > 正文
春风化雨润童心,“德育之花”香满园 ——安康市学校德育工作走笔
来源:教师报 作者:孙永涛 2021年05月20日 11:14

4月的陕南安康校园,一派生机盎然。

在汉阴县平梁镇中心小学的“承趣别院”,花园、茶园、菜园里的植物长势喜人;旬阳县甘溪镇初级中学的后坡上,花卉、药材和农作物竞相生长;而平利县老县镇中心小学的劳动基地里,油菜籽颗粒饱满等待成熟……

在平利县城关二小的操场上,由600名学生组成的团体武术操表演,整齐划一、气势恢宏;汉阴县蒲溪镇中心小学的篮球场上,学生们正在进行着一场友谊比赛,激烈而有看点;而旬阳县职教中心的运动场上,正在军训的学生练习军体拳的号子响彻整个校园……

以劳育德、以体培德,这是安康市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位于秦巴山区的安康市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平利县老县镇中心小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因地因校因生做好青少年的培德启智工作,成效显著。

“德育之花”姹紫嫣红

在“德润安康”的引领下,安康各地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培育打造德育特色品牌,目前,全市学校德育工作呈现“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汉滨区、恒口区将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坚持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引领学校走特色化、内涵式发展路子;汉阴县创新德育方法,基础教育阶段“三段三层三类”模式“德育作业”实践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石泉县“六位一体”留守儿童教育管护经验,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先进典型;宁陕县坚持把实践育人、活动育人与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紫阳县立足地域文化特点,统筹课程资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开发系列地方文化艺术校本课程;平利县实施立德树人“四项行动”,精心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研学旅行、红色教育基地,促进德育工作水平提升;白河县以培育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开展思政课创优行动,形成思政课堂建设新局面;旬阳县、镇坪县凝聚多方合力,建立德育实践基地和德育教育基地,构建了学校、社区、社会联动的德育教育机制;汉滨区、高新区积极推进新教育实验,提升课程教学水平,注重文化熏陶,利用校内外资源,打造精品社团课程,充分发挥综合实践育人功能。

“德育不是整齐划一,也不是机械说教,而应该像我们学校‘承趣别院’里的花草蔬菜,有红有绿也有紫和白,有高有低错落有致;这畦菜地是平行四边形,这片花园是三角形,而那个池塘则是椭圆形,它们都是学科育人的活教材。”汉阴县平梁镇中心小学校长沈汉说。

坚持做,就会有成效

2019年秋季开学前,在旬阳县一所学校担任校长多年并取得了优异办学成绩的王良,被调到距离县城稍近一些的甘溪镇初级中学(简称“甘溪初中”)任校长。甘溪初中的学风好,教学质量呈上升趋势,这让王良有“底气”思考学校的内涵发展。“国家现在提倡‘五育并举’,农村学校也要积极落实。”王良说。

开学没多久,甘溪初中接连处理了26名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这让王良下定了抓德育的决心。“那几天,我一直在心里琢磨:教育不该是这个样子,学生成绩好的同时,品德也要好……”王良说,引导学生“日行一善”是当时他脑海里最急切的想法。起初,甘溪初中从13个校园社团活动入手引导学生“向善”,逐级评选“最美少年”;国家出台文件提倡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后,该校强化了体育课和体育社团活动,加大了美术社团活动的体量,并且因地制宜开辟出10亩劳动基地,从各个方面为学生育德作铺垫。

“在实践探索中,我慢慢从厚德、博学、敦行的校训中汲取了力量,将学校的德育归纳为‘博雅教育’,打算通过‘博雅少年’‘博雅教师’评选活动以及在课堂教学、德育作业、家校协作等日常教育中落实‘博雅文化’,让农村学生厚植品德底色,为乡村振兴贡献我们教育的一分力量。”王良说,他相信,坚持做下去就会看到成效。

旬阳县甘溪镇初级中学的“博雅教育”,是安康市学校德育品牌培育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安康各地各校德育品牌亮点频出。

“校长要抓好学校德育工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时对我的嘱咐。”平利县老县镇中心小学校长吴锦鹏说,一年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全面育人,提出了“一三五”学校发展思路: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狠抓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质量三个提升,创建德育、体育、艺术、劳动教育示范校和优质均衡发展校;在此基础上,探索“一三五”德育共建:以“感恩教育”为一条主线,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层面入手,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我们把传统武术和校园足球作为特色体育项目,每周安排1节武术和1节足球教学,编排了大课间武术操,组建了学校武术社团,选派4名学生参加市上的专业训练。”吴锦鹏介绍说,县教体局为学校配齐了体艺教师,相关课程全面开设,“我们与西安、安康名校开展共建共育,通过名校送教到校、学校选派跟岗等形式,确保体艺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同时,该校还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并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初步建立了低、中、高段学生不同的家庭劳动课程体系,烹饪、泥塑等校园劳动课程常态开展。

汉阴县凤台教育集团三元小学在实践中探索出了“333德育作业”模式。“‘333德育作业’是指我们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分三段、分三层、分三类布置。”三元小学校长谢婷介绍说,按照生活学习、成长规律,将小学生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为低段(侧重家庭美德教育)、三四年级为中段(侧重个人品德养成)、五六年级为高段(侧重社会公德培养);从学生真实生活场景出发,“德育作业”分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进行设计;“德育作业”的形式分为实践类、知识类、成果类等三类。据了解,该校采取“代币激励机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幸福成长。“每完成一次‘德育作业’,奖励一定数额的代币,积累一定数额的代币可以兑换相应的激励……”谢婷说,学校还给学生配发《德育成长手册》,手册分为三大板块:德育作业内容、德育作业评价、德育作业展示,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和记录学生德育成长点滴,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旬阳县旬阳中学结合新时代育人目标,将“君子教育”作为德育总抓手,将其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体系:围绕一个核心,即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担当两大重任,即传承君子文化、创新育人途径;实现三高目标,即培养具有高尚人格、高远志向、高雅情趣的现代君子;做到四个契合,即与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相契合、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契合、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相契合;实施五条路径,即环境熏陶、道德涵养、习惯养成、榜样示范、社会实践;践行六有标准,即生活有讲究、学习有动力、行为有规范、待人有礼貌、做人有担当、心中有梦想;开展七大主题教育,即诚实守信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文化教育、遵规守法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涯规划和理想教育;培养少年君子八大特质,即诚信友善、勤奋刻苦、体魄强健、文质彬彬、胸怀远大、积极参与、勇于担当和自强不息。

白河县麻虎镇中心小学则从《白河“三苦”精神》《“三苦”精神伴我行》等读本中汲取营养,利用大队会、中队会向学生讲“三苦”精神故事,帮助孩子们识乡音、懂乡情、知乡事,培养乡村儿童热爱白河、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朴素情感。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我是今天的主持人……”自2011年创办起,平利县城关第二小学的“红领巾电视台”已录制播放节目252期。

“少先队是学校尤其是小学开展德育的重要阵地。”城关二小校长周文宾说,在具体实践中,学校完善阵地育人新功能:通过大队干部竞选演讲、鼓励队委干部策划各类活动、普通队员争创新时代好队员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了少队活动室的育人功能;设立“诚信红领巾借用站”,一条小小的红领巾成为传递温暖和诚信的纽带,达到阵地育人的目的。此外,该校还率先创办了全县首家“红领巾电视台”,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校园新风尚进行了有益探索;创办了全县首个综合性校园刊物《月湖》,在展示校园文化建设成就、提高学生文艺素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像平利县城关二小一样,近年来,安康市中小学积极发挥团队组织、思政教育(学科德育)和课题研究的作用,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安康市各区县深入推进落实陕西省“四好”思政课创优行动,通过观摩课、汇报课、送培到校等方式推行三级听课制度,用“思政课大练兵”和实践研讨培训夯实思政课教师育人基本功。同时,各区县实施“学科知识+德育元素”的全学科教学改革,着力发挥励志课、班会课、高中人生规划课、阅读课等系列课程育人功能。紫阳县紫阳中学引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有效整合学科思政、安全教育、传统文化、综合实践等课程内容。例如,该校历史教研组的“回眸”主题历史实践活动、地理教研组的“美丽中国·可爱家乡”手绘创意地图大赛、政治教研组的“讲好家乡故事,学习身边榜样”等活动的开展,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安康市还注重通过课题研究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组织各类教研机构和广大教师全面开展德育科研,截至目前,全市已成立460个德育课题研究团队,涵盖市县校三级,对应设置“德育研究中心”“德育研究室”“德育教研组”,深入研究德育融入社会实践、劳动体验、研学旅行的有效载体和实施路径。

责任编辑:杨子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