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家长课堂 > 正文
家长与孩子沟通 尊重应是基础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武文娟 2020年10月21日 09:40

“写完作业了吗?”“今天认真听课了没有?”……这些问题家长常常会脱口而出。孩子放学回家听到这些盘问都会有一种自己做错了事情的感觉,久而久之就什么都不愿意说了。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面对其消极情绪,父母需要做的是接纳并要教会孩子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

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家长对于孩子诉说的内容,一定要用心地倾听,在充分了解了事情原委和孩子的体验感受后,用微笑的表情和抚爱的动作、亲和力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和同感。孩子表达困难时,需要家长的理解,只有真正了解了孩子的情绪来源和他们共情,问题才有可能迎刃而解。

值得关注的是,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往往没有把话听完就会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指示,这会使得孩子不愿意跟你沟通。其实家长正确的做法是先让孩子描述一个看到的事实,然后界定问题,启发孩子自己去描述、思考和解决问题,切忌给孩子贴标签。明智的家长应对于孩子的描述不评判、不评价,鼓励他们自己分清事情的责任,积极思考并采取可行的措施进行解决。

在必要时,家长可以给出不同建议,让孩子去做选择。不否定孩子的感受,才可能让孩子说出心里话。亲子沟通时,重要的不是父母说了什么,而是孩子感受到了什么、理解了什么。因为本质上说,亲子沟通不是说教,而是改变行动。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主动与孩子沟通很重要,这样孩子会认为你愿意和他做朋友,既增加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也消除了陌生感和距离感。让孩子成为家庭的建设者,引导他们一起合作,主人翁意识会让孩子们乐于沟通。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为孩子制定规则或提要求时,重要的是告诉孩子如何做是对的,这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在明确规则和传授方法,而不是在否定和批评自己。孩子是通过父母做了什么,而不是说了什么来学习的,所以每一个家长都要做到避免苍白的说教,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表率,用自己行为感染孩子。其次,孩子对事物的认知也主要是通过内感官,而刺激内感官的主要手段就是非语言方式,比如抚摸、拥抱、亲吻、点头、微笑等,在和孩子沟通时,父母要保证身体、情感、思维一致,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进行。

责任编辑:张 言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