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家长课堂 > 正文
学生复课 如何尽快找回状态?
来源:西安日报 作者:张潇 刘榛 2020年05月26日 10:32

“复课后,老师反映孩子上课总心不在焉,我问他他却不说。”家住雁塔南路的秦思阳在某事业单位做会计,正上初三的孩子的学习状况让她发愁。

西安市中小学全面复课已有一段时间,其中毕业班复课一个多月了,但部分学生依然出现“不适应”“焦虑”“沉迷电子产品”等心理问题。对此,国家心理二级咨询师刘宁表示,在家期间孩子作息规律和复课后差异较大,重新适应校园生活,不同年级的孩子都可能会出现“不适应”,这需要家长不断地帮孩子耐心进行疏导和帮助。一定不要觉得“神兽”复课就能立刻“状态最佳”。

毕业年级情绪焦虑

建议:做好规划求助学校心理咨询

“高考延期,我们班好多同学都觉得不开心,但其实我缓了一口气。因为我在这个超长假期里,老感觉自己没有好好把握时间,对着电脑效率好像也不太高,有时候也控制不住会上网玩游戏,因此跟我妈还吵过几次架。复课后回到学校,到现在我还是觉得状态不是很好,担心延后的高考、家长的唠叨,总之真的很烦。所以,就想打会游戏放松一下,完了又自责。简直是恶性循环。”就读高三的小刘,模考成绩离理想的大学比较远,最近比较焦虑,她感觉父母并没有耐心理解自己,只会催促学习,这让她很沮丧。

“毕业班学生面对高强度的复习备考压力,可能有些同学会感到紧张、不安、懊恼,有些孩子容易觉得劳累或者沮丧,这些都是在高强度、高压力下的正常身心反应。”西安市第八中学高级教师邱勤表示,在家的长时间学习,一些学生对自己目前的学业整体状况会产生质疑和迷惑;建议同学们对线上学习进行认真总结,做好新规划。在听从学校和老师的教学安排下,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做出相应的学业调整,制定可操作、可监督、切实可行的学业计划,一步一步走,踏踏实实来做,就逐渐会缓解情绪。邱老师认为,面对困难要迎难而上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但逃避不能解决问题,要坦然面对成绩波动,学会觉察和接纳自己的不良情绪。

刘宁表示,长时间在家网课学习有些学生效率不高、自律能力弱,复课后自然就会感到听课吃力,面临中考和高考的考生,感受到了课业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宅家日子久了,饮食、作息时间缺乏规律,还出现了“开学综合征”,稍有不适就心烦意乱,容易和父母产生冲突。针对这些问题,很多学校都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安排专职心理教师值守,建议同学学会求助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的支持。

复课后电子产品依赖?

建议:良性引导把游戏制定到学习日程中

“我的孩子特别沉迷于游戏。前段上网课的时候,经常边看视频边玩游戏。学校复课后,孩子回家就要玩游戏。经常为这吵架,孩子委屈,我也特别累。”葛洪是个11岁孩子的父亲,在高新一家企业做销售,复课后孩子沉迷手机让他有些头疼。葛洪表示,他做销售也是手机不离手,回家后也会经常处理手机信息;孩子说家长都是天天抱着手机为什么自己不能玩,让人哭笑不得。

对此,小学高级教师张问全表示,小孩在家玩游戏环境宽松,回到学校正式复课后娱乐时间减少,这个时候引导孩子就成了重中之重。根据他的经验,放任自流肯定不行,和孩子协商、把游戏一起安排到学习日程中,把游戏当正常活动放入课程表其实是因势利导的好办法。家长可以首先让家庭设施的改造更适合孩子学习,比如不要在家里放太多电子产品,允许孩子玩的设备就一台,规定的玩耍时间使用。其次,营造看书学习的氛围。家长不能要求子女看书学习做作业、自己却手机不离手,除了必要的手机使用,要静下心来看看书。

刘宁表示家长首先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反思是否缺少对孩子的关心和陪伴﹔其次可以开家庭会议,与孩子探讨手机使用规范,规定使用时间﹔此外,主动带孩子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循序渐进,逐步减少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制定大家都接受的规则。她特别提醒,家长不应“一刀切”禁止孩子使用电子产品,这样很不现实,反而会激起更多的矛盾,再着急也要循序渐进。

回归“最佳状态”慢?

建议:接纳孩子“散漫”情绪 +体育锻炼

“我觉得是孩子前一阵宅的时间太长,还是有些惰性,所以有好几次老师告诉我孩子上课提不起精神、不太专心。”刘美江家住曲江新区,10岁女儿本来是班里的“小模范”,之前课堂表现一直很好,可复课后孩子的表现却不如以前,回答问题也不像之前积极,这让一直“不太操心女儿学习”的刘女士犯了难。她表示,自己和爱人工作都非常繁忙,晚上回家常常都是10点后,跟孩子交流问不出原因就特别上火,问急了孩子就哭。

“一些家长觉得孩子复课就立刻回归最好的学习状态,这个期望本身就是不现实的。”刘宁表示,好多家长咨询时都特别焦虑,这样的情绪其实也会传递给孩子。在此特别提醒家长:孩子因超长假期造成的懒惰、散漫,并不是什么离奇古怪的情况,是正常现象。孩子需要调整期,家长就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接纳孩子的情绪,不断地追问只会让孩子也无所适从,必须耐心询问、帮助孩子缓解焦虑。

她建议,父母更要做好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榜样,言传胜于身教。不要总是攀比“别人家的孩子”,多关注自己孩子的优点。遇到问题要情绪稳定,帮助孩子分析和寻找原因,不要总觉得孩子的压力是“小事”,容易“克服”,管制和唠叨并不能解决问题。

邱老师建议家长,持续用脑容易导致大脑疲劳,家长要做好“后勤保障”,适时为孩子增加营养,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充分摄入,做到均衡饮食。更要带着孩子适度参加体育锻炼,周末一起参加一些强度适当的运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责任编辑:张 言
  • 新闻网头条号
  • 新闻网微博
  • 新闻网微信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  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
地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箱:sxjyxww@sina.com 电话:029-87323955
陕ICP备(08105011号-1)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855896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