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轶玫,传播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及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劳动模范,研究方向为形象传播、视听传播、融媒体、发展传播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北京社科基金及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等立项的多个科研项目,是国内早期提出“融媒体”的学者,融媒体研究“成果数”和“被引频次”均排名前列。出版《融媒体传播》(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年)、《媒介形象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等多部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200余万字,获批首届“全国网络视听领军人物”“全国广电十佳百优理论人才”,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等国家级奖项。
在中央台工作20多年,历任高级编辑、网络发展部主任、首席研究员,参与央媒“融媒体转型”的各个重要阶段,多次给中央部委相关部门就“新闻发言人”“舆情应对”“危机管理”等作主题培训。曾担任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兼任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中国视听网络协会理事、北京市语委会副会长等职务。
著作涵盖融媒体、媒介形象等领域,以下是一些主要著作。
《融媒体传播》: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融媒体”的学术专著,对融媒体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新媒体新论》:对新媒体的相关理论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分析;《媒介形象学导论》: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媒介形象的理论专著,全面阐释了与媒介形象有关的诸多问题;《网络新闻编辑简明教程》:为网络新闻编辑领域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参考;《英国新闻史》:译著,是关于媒介历史、政治、社会以及传播理论方面的经典著作,被视为了解英国媒介的标准读本;《21世纪电视人生存手册》:译著,为电视人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有权无责——英国的报纸、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译著,对英国媒体生态和管理体制等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新闻传播理论》:合著,对新闻传播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和阐述;《新闻心理学原理》:参著,探讨了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新闻发布会概论》:参著,对新闻发布会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本文原载于《西部学刊》2025年第19期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