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海大学在南京举办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宋林飞表示,在就业方面,“机器换人”虽减少了人工总需求,但也催生了新就业形态。需警惕人工智能的资本导向性、数据导向性、技术导向性等带来的不良后果,构建人工智能发展利益公平分配机制,促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成伯清认为,社会数字化程度的提高,意味着社会自我监控能力增强,但是否意味着人类反思能力的提高?社会学学科究竟是开展制度性反思,还是沦为镜像式的被动反映,这是一个亟待思考的问题。
与会学者围绕民生福祉、数字社会、乡村振兴、智能社会治理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社会学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