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网络文学与大众传媒新兴和交叉学科、文学研究所网络文学研究室在京举办“网络文学类型融合与媒介突围——以《十日终焉》为例”研讨会。文学研究相关学者、网络文学作者和业界代表参加会议。
与会人员合影 记者 朱高磊/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饶望京表示,以《十日终焉》为代表的类型融合作品,打破了传统网络文学单一类型的局限,突破了传统网络文学类型边界,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更加多元、复杂且充满魅力的文学世界,让网络文学在题材和表现形式上有了更多可能性。下一步,网络文学应在两方面持续用力。一是在内容创新上,要更加注重题材的多元化和深度化,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时代精神,以高质量的作品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在传播方式上,要勇于面对科技进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创新传播形式,拓展传播渠道,实现更加广泛的传播和更广泛的影响。
与会学者认为,在当今网络文学的发展进程中,类型融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显著趋势。从读者需求的角度来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的阅读口味愈发多元化,不再满足于单一类型作品的局限。年轻读者群体尤其热衷于在网络文学中寻求多元的情感体验和新奇的故事设定,这就促使作者不断尝试新的类型融合。从作者创作的层面来看,为了在竞争激烈的网络文学市场中脱颖而出,作者们积极求新求变,通过类型融合来突破传统创作模式的束缚,展现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才华。这种创新不仅为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也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和想象力,使得越来越多融合多种类型元素的作品得以涌现。这些类型融合的作品为网络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展了网络文学的发展空间。它们打破了传统类型之间的界限,创造出全新的文学景观,满足了读者日益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吸引了更广泛的读者群体,进一步推动了网络文学的繁荣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张重岗在总结会议时表示,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态不断崛起,已成为当代文学领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对于网络文学的研究与评论要关注其共生性、现实性等特征,探讨其新大众文艺的本质,积极推动网络文学“走出去”,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增添助力。